智能手机功能性认证评测,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厂商和消费者眼中的焦点。在一些最新的主流新机发布时,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号称“权威认证”,例如德国莱茵认证、索尼Hi-Res小金标音质认证等等,尤其是手机拍照性能上,DxO评测分数榜更是被所有人当成了真正权威。
前段时间,小米CC9 Pro的发布成功使其登顶DxO拍照榜单,实现了与华为Mate30 Pro的并列为“全球最强拍照智能手机”。为此,小米公司北京总部还举行了特殊的“灯光秀”进行庆祝。但是,随着DxO评分的频繁火热,业内专业媒体和人士却对它提出了质疑,甚至是否定。
关于iPhone11 Pro Max的DxO拍照评分的公布,成为了整起事件爆发的导火索。11月7日,DxO公布iPhone11 Pro Max拍照总分117分,与三星Galaxy Note10+分数相同,略低于华为和小米。但是,对于这个结果,外媒却表态不同意。
外媒iMore在文章中称道,针对iPhone11 Pro Max在更新Deep Fusion功能后,拍照得分仍然落后于两款安卓手机的结果,他们觉得DxO Mark把“评分机制”和“商业咨询“混合在一起的运作模式不合理。
iMoro还补充表示,尽管智能手机的相机评测往往会存在主观性,但是,DxO Mark也该因为其评测标准含有明显的商业利益性而受到批判。因此,关于DxO的拍照评分并不具备权威的参考性,相反,无论iPhone 11 Pro Max的拍照排名多少,其都是与“钱袋“有关。
简而言之,外媒iMore这次算是公然替很多人说出了普遍心声,那就是DxO的拍照评分存在“收钱“嫌疑。这一直以来都是业界公认的事实,因为DxO会根据厂商所提供的办法来对该厂商旗下设备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最终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在这个过程中,毋庸置疑是需要厂商付出金钱的代价。
事实上,不仅仅是科技媒体对DxO表示不屑,以苹果、索尼、三星等为代表的国际厂商也同样从未正眼看过DxO。他们不会像其他厂商一样主动把自家产品送测,而对于DxO公布的结果也漠不关心,甚至索尼高管在今年Xperia 1旗舰机媒体沟通会上曾明确表示DxO的评分有失完整客观,它们会漏掉很多打分项目,而且索尼有自己的相机部门,内部也有完整的根据消费者是市场需求建立的评测方案。
同样,苹果和三星也亦是如此。那么,为什么发展到今天,会有不少手机厂商还是看DxO的分数,消费者也在热议其排名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整个市场再没有第二家能堪比DxO评测的机构,这就导致即便它的分数不公正,你也只能被迫接受和讨论。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更多的压力则是来自于对自身品牌的不自信,以及整个市场大环境倒逼。
总之,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对于DxO评分批判声音的出现,今后很有可能是缓解一部分消费者和手机厂商对该榜单的“迷信“。很多人都以为DxO Mark是写评测的,但其实它是一个帮助厂商测试相机,然后给出报告和建议的咨询公司,收费给建议才是它的核心商业模式。
来源:Tech情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