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知识
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如何?李玫瑾教授支招,让孩子自己演出来
2019-11-11 16:20  浏览:982

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是忍不住地担心。

最近,广东珠海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疼不已的事情:一个5岁的男孩,在幼儿园吃过饭后,突然肚子疼,还呕吐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在孩子的呕吐物中,医生检测出了有氟乙酰胺的成分,它常常被用在某些老鼠药里,因此医生怀疑孩子是误食了老鼠药。

但真相还没有水落石出,孩子就已经离世了。

这场悲剧,令人叹息,孩子爸爸上午才送儿子去幼儿园,下午就接到消息,说孩子出事了;再见到孩子时,他已经是生命垂危……

当孩子去了幼儿园,脱离了自己的视线,不少家长都会担心:孩子会在幼儿园里经历什么?他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吧,和同学和老师不会有什么冲突吧?

有时候,家长的担心可能化为现实。

此前,上海某幼儿园老师虐童一事在网上闹得不可开交,在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老师是如何粗暴对待孩子的。

扯孩子的耳朵,把孩子的书包砸在地上;一把推开孩子,直接让孩子的脑袋撞到桌角;打孩子耳光,强行喂孩子芥末之类的东西……

人民日报还曝出南京某幼儿园内,一名老师多次推搡、脚踢孩子,孩子把孩子拖入监控死角,导致孩子身上总有淤伤。

这些粗暴凶狠对待孩子的方式,让家长看着浑身发抖,冷汗直流。

家长不仅心疼这些受到虐待的孩子,更是担心自己的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该怎么办?

就算有监控,这些老师都敢虐待儿童,在那些没有监控的教室里,又会发生什么呢?

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很多家长都希望能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经历了什么,但是,家长直接去问孩子,可能并不能得到真实而准确的回答。

小小兜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兜妈每天都问他: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玩了什么?老师对你怎么样?

小小兜却只是随口答了几句:开心呀,没玩什么,还行,忘了,不知道……

由于某些原因,孩子并不会给出家长想要的答案,

比如家长过于急切,用力过猛的态度,就会让孩子紧张,感受到一种压力,觉得自己被监视了,就不愿意说了。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时间感觉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大人们总是觉得一天时间很短,发生的就那么几件事;

但孩子不一样,他们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从早上出门到晚上回家,能在幼儿园里经历好多事,不管是花坛里的虫子,操场上的蝴蝶,羽绒服里抽出的羽毛,都吸引着他的注意力。

因此,家长问孩子过于笼统的问题时。比如“今天过得怎么样”?孩子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自然是答不上来了。

如何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经历了什么?

既然直接问孩子得不到答案,家长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一些沟通的技巧了。

1. 角色转换和扮演。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来扮演老师。

家长先和孩子提出“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

待孩子答应后,家长再对孩子说“那么现在你来扮演幼儿园老师阿姨,我来扮演宝宝吧!”

接着,家长就可以模仿孩子表现出各种情景,比如“我肚肚疼啦!”然后看孩子的表现,孩子的表现,基本上就是幼儿园老师的表现了。

兜妈有个朋友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法,她自己假装哭着说“我想妈妈,我想妈妈了!”

她的女儿马上过来抱住她,还说:来,老师抱抱,老师最喜欢你了,等我们吃完饭,妈妈就来接你啦!

朋友先是觉得感动,又放心了很多,后来她见到了女儿的老师,确实是个温柔的人。

2. 用具体的提问方式

因为孩子的抽象思维和语言能力较弱,那些很笼统的问题,孩子可能答不上来。

更好的提问方法,应该是用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比如说:中午吃饭的时候,你和谁坐在一起?休息的时候,你和谁一起玩了?

这样的问题,能让孩子清晰地回忆他究竟做了什么事,并根据这些经历来讲故事,家长就能知道孩子的事情了。

在孩子说的时候,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多说细节,用自己的提问来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说自己和朋友玩游戏了,家长可以追问:玩了什么游戏?几个人一起玩的?玩的时候开心吗?

有时候孩子的表达能力弱,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整理语言,不要逼迫孩子。

另外,家长也可以学着旁敲侧击,先不问自家孩子,问孩子的朋友怎么样,这样也能减少孩子的抵触心理。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家长要给孩子机会去适应他,但也要注意对他的保护,对他的经历有所了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