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李诞|跟世界合作,没必要说得那么委屈
2019-11-12 08:42  浏览:201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这是最新一季《奇葩说》的辩题。

之前一直声称“恐惧辩论”的李诞作为导师首度上场,一个个轻松幽默的段子在引起全场爆笑的同时,又巧妙地将黄执中的论点一一拆解,凭借脱口秀风格的立论,赢得现场观众和辩手的一致称赞,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今年5月,《时尚先生》与李诞有过一次愉快的交流。关于脱口秀的工作和他的生活,李诞给我们分享了很多。

黑色印花衬衫、白色 T 恤:Berluti

撰文:张瑞

摄影:高远

造型:8LACKB 大黑

化妆:Mei

编辑:谢如颖

美术编辑:默菲

场地鸣谢:春麗吃飯公司(三里屯高級店)

本文原载于《时尚先生》2019年五月刊

今年 4 月份,李诞第一次见了韩寒。虽然两个人早有交集—韩寒是李诞第三本书的监制,他在上海的酒吧也改造出了一处脱口秀舞台,卖的酒一款叫「人间不值得」,一款叫「值得」—但两个人从未见过面。这一次,李诞想邀请韩寒参加新一季的《吐槽大会》,后者却推说自己长胖了。

少年时李诞也爱看韩寒,但见面了他没说出口,觉得十之八九对方已经听腻了。韩寒曾经是一代年轻人的文化偶像,有无数年轻人从中获得共鸣,其中有一个叫李诞的也很寻常。

他们有许多相同点,比如年少成名,都被认为极具才气,李诞是脱口秀表演者,韩寒最初吸引人的,也是他幽默的文风,他们还都擅长小说家言。

但如果是谈论作家韩寒和作家李诞,虽然都出生在 80 年代,你会觉得这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人,当然,他们都不是放弃人生的人,人们如今称呼韩寒「韩老板」,他最新一部电影票房超过 17 个亿,李诞也会被叫作诞总,他作为创始人的笑果文化据传估值超过 30 个亿,《吐槽大会》累计播放量超过 56 个亿,在一个以「亿」为单位度量的时代里,他们都身处潮尖浪顶。

我们在北京的一个露天酒吧谈到这些,下午春光尚好,李诞寸头,800 度的圆形眼镜,还是招牌式的慵懒,喝着无糖莫吉托。

「有人说80后的文化偶像是韩寒,90后这一代就是你。」

「你说真的?天啦,千万不要。」

上一次见到李诞,是在上海,笑果文化新一年的广告招商大会上。这家以脱口秀立足,凭借王牌节目《吐槽大会》迅速崛起的公司,在上百位广告主面前展示了新一年的雄心: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全新的情景喜剧,明星加持的真人秀,还有已经发掘了 600 多新人的线下脱口秀剧场。他们瞄准的是都市青年人对快乐的「刚需」,优势是将广告变成段子。李诞站在台前,作为招商会的主持人,代表着这家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成绩—成就了一位真正的明星。

「我们公司规定不能管客户叫爸爸。」李诞拿着话筒,脸上笑意连连,「但这和自尊没关系。」

「我们是觉得叫金主爸爸、客户爸爸的人,服务得反而不太好,就是态度特别好,让你不舍得打他。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东西卖得好,你们也不是来这儿多一堆子孙。」

他确实有说话的天赋,即使是短短的开场白,也像在说段子。

「但公司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我们最近合作了一个客户就叫『好爸爸』。」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台下已经笑成一片,李诞也笑起来,「还是要说,感谢客户『好爸爸』。」

在这样的场合,你会更直观地意识到,无论是作为明星艺人,还是一家初创公司的管理者 (担任首席内容官的消息刚刚在公司公示没几个月),他都游刃有余。

和展示给外界的懒散不同,李诞其实异常忙碌。

理论上他要负责公司所有的项目,招商会他要主持,明星嘉宾他要邀约,节目格调他也要把控;脱口秀不是滑稽戏,讲究围绕主题讲段子,他要组织选题、开选题会,讨论段子,经常搞到半夜,他的状态也勇,所有人都睡着了,他还可以一个劲儿自己改。每一个新的项目,无论是情景喜剧还是单元剧,都需要李诞来把关,作为一个已经被市场和观众认可的脱口秀创作者,他的意见举足轻重。听见的最奇怪的评价是,李诞像一个产品经理。

在我们采访的这一天,一个合作的编剧团队就拿着剧本来请李诞把关,他们花了两个小时分角色朗读剧本,李诞自告奋勇承担了其中之一,然后才给出他的建议。

他还要花更多时间培育新人,为他们改段子,提供在镜头前松弛的经验——他看好的有三十多位,所以这也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他将变得更像一位主持人,目的也是推出更多新人。

「去年那么整也是公司的战略,一个原则就要红。我们希望向市场证明脱口秀这个领域是可以出明星的,可以赚大钱。搞了一年,有点儿差不多了吧,大家也知道了,证明有这个能力就可以了,我稍微收一点,只有你自己也不对劲啊。」李诞说。

听起来有些「以退为进」的意思,我们聊到了著名脱口秀主持人 Johnny Carson,在他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发掘了众多脱口秀新人。如果李诞想成为中国的 Johnny Carson,带动一个行业的兴起,那也算不小的野心。

但很快,他打消了你的这种想法。

「为什么觉得在中国做脱口秀能做起来?」Esquire 记者问。

「我没觉得,我们老板觉得能做起来,我没有这种自信。我也没有他们喜欢的格局、眼界什么的,我都没有。我就是把事做好。它不困扰我,不会真的形成一个压力。」

这就是李诞带给人的疑惑,他在积极入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却又偏偏告诉你他不在乎。

白色 T 恤:LACOSTE

棕色条纹衬衫:Black Bridge

一个「无所谓」的人要如何投入,又为何要投入呢? 这总有些矛盾。但李诞真诚地说,这是可能的,一个人可以既是一个无所谓者,又是一个工作狂 (他就是这么形容自己)。

「我是一个完成主义者,就是什么事在我手里,我就想把它做好。」他说自己最强的天赋既不是写段子也不是说段子,而是帮人修改,他总有办法让它更好笑。在这方面,他还没见过做得更好的—这当然有些机械,但他接受不完美的段子,就像他强调生活没有禁得起拷问的意义。

他对脱口秀没有热爱,但依然参与其中,给有「热爱」的人修改段子,努力创造价值。矛盾虽然还是存在,但人生本来就经不起反问。

「找到了一个出路,给别人创造价值。没什么原因,没有要怎么样,就是把事做好。这是我给自己找到的生存之道。」李诞眼小,这么说的时候,你会觉得他的眼睛像针尖一样坚定。

唯一的遗憾是,他很久没写小说了,一方面是工作太忙,常常事赶事,另一方面他有些怀疑写作的意义——写小说骨子里是不想和世界聊了,他还不愿就这么自说自话。

去年的一天,他碰见了一位相熟的作家,作家喝醉了,拍着他的肩膀说,李诞,你还是要好好写小说。

「写那些有什么意义呢?」他承认自己有些嘴欠。

「你做综艺,跟傻逼一样,有什么意义? 还是文学最有意义。」作家生气了,拉着他絮絮念了两个小时,但李诞觉得,作家也在怀疑写作的意义 (不然不会思考它),他只是在说服他自己。

「这么讲的话,到目前为止,现在算是你这辈子最好的时候?」记者问他,

「嗯。对。」

王建国最初见到李诞,是许多年前,后者还是个喜欢逃课的大学生。李诞最喜欢的诗人是布考斯基,外号「酒鬼诗人」,所以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就喝大了。又因为两个人在常人看来都有些古怪,王建国每隔几分钟就要叹一口气,李诞每天睡醒都想把自己灌醉,一来二去也就成了朋友。

李诞出生在内蒙的一处碱矿,四周都是草原。就像布考斯基有一个大男子主义的士兵父亲,李诞的父亲绰号「大虎」,从小热爱战斗,本来是老师,却勇抓小偷,还当了两年警察。他们的父亲都爱喝酒。王建国听李诞说过小时候杀羊的经历,大人们在羊身上开了一刀,小孩把手伸进去,在血肉中摸索心脏,一扭,血泊中的羊身体颤抖,死亡也就来临。碱矿衰颓,有许多破败的房子,长大后他会带一本书找一个破房,在里面独自看书。王建国想,这个一手扭碎过羊的心脏,一手读诗的人,大概是会有些不同。

布考斯基的名言是「我始终一手拿着酒瓶,一面注视着人生的曲折」,是愤世嫉俗者中的愤世嫉俗者。王建国也看到过青年李诞的愤怒,「他的愤怒就是觉得世界不对。跟每一个愤青一样,看到的不公啊,看到的臃肿,看到的不合逻辑的地方,看到人为了利益能多恶心。」

他不爱上课,总是看书,最大的成绩是教会了寝室朋友们喝酒。专业是社会学,但又觉得冷冰冰的社会结构论解决不了他的疑惑,转而去看经济学,喜欢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但也就仅此而已。只有一本《百年孤独》,他可以翻来覆去看上十遍。

愤怒的布考斯基潦倒落魄,迷茫的李诞却在日后成为镜头前谈笑自若的明星,这是不同时代的故事了。

他曾经在多次采访中提过在南方报业实习的经历,两位记者大谈借助特权弄到春运火车票,让他觉得幻灭。但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他不是没有遇见过热情又有斗志的记者,希图用一支笔传达社会的不公,他有些羡慕,更多的是怀疑,觉得他们其实改变不了什么,只是拥抱幻梦的人在抱团取暖。后来他北上,去了广告公司,从一个喜欢大谈理想主义的地方去了另一个大谈「转化率」的地方,从一个极端去了另一个极端,再后来,他就去了上海写段子。

李诞和王建国成为中国第一批拿稿费写段子的人,一条段子 400,两个人都文思泉涌,一天不止写 10 个,限制他们的只有自己的懒惰。先是当撰稿人,再是上台表演,半是天分半是运气,也就入了这一行—虽然两个人都说从入行开始,就没多喜欢。

直到笑果公司成立,李诞来找王建国说,公司成立了,你也来当艺人。

「我当屁艺人。」王建国回了一句。

「我也不想当,」李诞说,「但你这么想,艺人合约虽然限制,但是两方面,如果这个东西成了,那不就有钱赚了吗?如果这个公司黄了,约不就自动解了吗?」

你不要拒绝机会,不要拒绝美好的东西。李诞说。

王建国说不清李诞怎么就转变了,变得积极奋进,他们都没有多少物欲 (虽然这个时代这么说很少有人会信),两个人都不会开车,也没在上海买房,贵的酒喝,便宜的也无所谓。可能是李诞比他更快明白,对抗世界也不能往死里对抗,穷且痛苦,还不如挣点钱再痛苦;又或者他从没在他身上看到过一种渴望,比如要去追求什么、相信什么,写小说也不是要燃烧生命,既然没有也就无需坚持,又可能他放弃得早。

「我亲眼看到他这个转变,他变得越来越积极。以前二十出头认识他,你说他去潜水,去国外看教堂,打死我也不信,就他那个德性,他有空看教堂? 他有空全去喝酒了。」

我们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聊到这些,王建国 30 岁了,他说李诞有一次告诉他,一个人在街上走着走着就嗨了,看到蓝天白云就开心,「他以前不会这样。」

2017 年,《吐槽大会》开播,十一期节目王建国上了三期,李诞上了九期,李诞很快成了真正的明星。这是王建国自己的选择,如果可以他只想宅着玩游戏, 写小说。他总是跟自己较劲。

但如今,王建国说得坦白,「我当时没有想到我会变成一个想赚钱的人。」但挣那么多干吗呢,他又没想明白,他租着房子、自己做饭,去年最大的开销是买了大彩电,装了几万块的电脑玩游戏 (但都用来写稿了)。每年挣的钱,他只花得了三分之一。

王建国的眉头锁着,好像自己也困惑,「用不到,真用不到那么多钱,我就不花钱,但是就想挣,还挺讽刺的吧。」

可能他不想再愤怒了。「我对我自己说,老李那样不挺好?有些问题你不面对就不存在,你面对了、合计了它才会有。」脱口秀带给观众快乐,王建国也想活得开心一些。

「年轻时太纠结了。」他甩甩头。

「你现在也不老。」记者说。

「这个老跟年纪大小没关系,就是你的心态变的,就是那个劲头没了,你知道吗?很多东西,算了就算了。」

王建国曾经和李诞讨论过这个话题。他问李诞,老李,你觉得你老了吗?

啥叫老了?李诞回他。

就是那个劲头没了。

认识这么多年,你仔细想想,我要过什么吗? 李诞问王建国。

那你敢说你现在的想法跟十年前,或者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模一样?王建国问李诞。

我今年的想法跟去年都不一样,因为境遇在变,遇到的东西多了,人的思考就不一样。李诞回答。那不就是老了?王建国说。

在笑果公司,很多人是因为李诞,才来做脱口秀。杨笠是一位短头发的女孩,在成为脱口秀表演者之前,在学校做报告整个人都要发抖。她看了《吐槽大会》知道了李诞,李诞是文艺青年,她也是文艺青年,她知道青年们都很苦,李诞却看起来很快乐,她好奇他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有一个她还不知道的答案。

杨笠原本学画画,身边有着许多致力于艺术事业或者文学事业的年轻人,他们自命不凡,雄心勃勃,盼望写出有价值的作品,画出一鸣惊人的画。但现实不会遂了大多数人的意,她和她的朋友们早晚都得承认,那些伟大的事,都和自己没关系。他们也曾经关心宏大的话题,但讨论完了又觉得做不了什么,最后还是要在细碎的生活中争一个短长。

致力于文学事业的人得去公司做文员,要画出一鸣惊人画作的,也可能变成 UI 设计师。他们没有选择。大学毕业后,杨笠做了半年设计师,实在受不了,转身去剧场当了服务员,站在黑暗的后排看舞台闪烁,后来她一个人闷在家里画画,感觉都不大会说话了。

如果那些耀眼夺目的事情不属于自己,我要怎么办?那种虚无和无意义让她困惑,她找不到目标了。

再之后便是很久之后,李诞邀请几个脱口秀新人去家里做客,大家都喝了酒,杨笠借着酒劲问李诞,你见过梦想实现了的人吗?

「就是我啊!」李诞开始哈哈笑。

杨笠想把酒泼在他脸上。她哭了一整晚。

后来李诞说,他是逗她玩的,他确实实现了很多东西,但关键是,他从来没有过梦想。

「我不觉得他真的快乐。」杨笠看过李诞的小说,大多是荒诞又有些忧郁的故事,他曾经和自己也是一样的,「但他一直做的都是正确的选择。」

白色 T 恤:Black Bridge

灰色格纹风衣:Solid Homme

这就是杨笠从李诞身上得到的启迪:人生总要往下走,我不可能总是觉得什么都没有意义。不然怎么办呢?就这样吧,就这样,你也逃不掉,像李诞一样,总要做一点什么,不做坏事就很好。

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颜怡和颜悦,她们本来想来上海找李诞谈谈文学,后来也成了脱口秀新人。

她们也说了一个关于李诞的故事,有一次她们拿自己写的段子给李诞看。

有一点愤青。李诞说。

她们没有说话,心里有一点失望。「其实也不是,」李诞又否定了自己的说法,「当我没说。」

她们说李诞真的是一个有才的人,脱口秀只能发挥他不到一半的才华;他作为明星也没有架子,有时候骑个共享单车就来了公司;他理解世界的愚蠢,但待之以温柔,一次饭局上,他还制止了旁人关于双胞胎的恶俗玩笑。

还是在他家,大家围着喝酒,一个同事要去扔垃圾,刚走近,垃圾桶就自动打开了。

所有人都吓一跳,垃圾桶也这么高级。

李诞就笑,是不是要写段子嘲笑我?「但说白了我们所有人都是弱者,我们不可能真的用自己的生活去反抗一些东西,这太难了。」李诞成了名人,他还有一个漂亮的妻子,这难道不好吗?

「我们觉得他变成一个存在主义者了。他对虚无的反抗就是活着,活着就是他的反抗。这也是一种自救。」双胞胎姐妹送给李诞一本书,书名叫《不负责任的自我》,李诞表示很生气,要把书扔掉。

在笑果公司位于上海的办公室,我见到了 CEO 贺晓曦。四位创始人中,他是唯一一位之前没有做过脱口秀的。他原本做女包电商,是真正的跨领域创业。前两年,为了加深对脱口秀的了解,李诞他们去各地做线下巡演时,每一场他都会跟去看。

「所以你现在也算脱口秀的爱好者?」

「我觉得肯定是爱这个产业吧。」

脱口秀是一个垂直类的文化产业,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模式,线下可以演出,线上也有节目,因为脱口而出的段子,观众会喜欢上有独特风格的表演者,他们忠诚度高,重复消费的能力也强。表演者会成为艺人,围绕艺人又会有更多的内容产品,直至打通流行文化的各个领域,综艺、剧集、电影无所不包。就像招商大会上他们向广告主宣告的:脱口秀是一片尚待发掘的蓝海。在国外,顶级脱口秀巨星,两场个人专场可以卖到 4000 万美金,在中国,一切才刚刚开始。

所以,虽然听起来「虚伪」,但这是实情—为了行业发展,李诞也要赚很多很多钱,从而证明行业的价值所在。

「李诞就是目前中国脱口秀的顶。」贺晓曦说,「所以就应该努力往前跑,这是我们的共识,他也认同。」

在这个共识下,他接受李诞身上那些他无法理解的地方,比如为什么早上就不能早起;为什么不爱运动;为什么心血来潮了要去染各种颜色的头发,还要做指甲。

有时候贺晓曦也会想,第一批脱口秀表演者中,为什么是李诞跑到了最前面。他具有艺术家的人格,但身上又有许多非艺术家的品质:他是中国第一批解决了稳定产出脱口秀的人,从不相信灵感;与节目中的刻薄相反,他性格温和,待人接物成熟老到,用他自己的话说,比较乡愿;他还是一个会为其他创作者设置流程的管理者;作为艺人,他又非常配合公司的安排。

「他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贺晓曦说,「他底色还是一个艺术家,需要克服的东西挺多的。」

当工作中,李诞艺术家的那一面偶尔冒头的时候,他们也会帮助他。这个角色有时候是经纪人来承担,比如有的商务活动李诞不愿意参加,经纪人就会报出对方开出的价格;有的时候是贺晓曦来承担,比如一档节目安排李诞去日本拜访名人,李诞只想见北野武,也需要他来做工作。

「那他确实做了挺多牺牲。」

「我觉得这不叫牺牲,这叫成长。看你想做的是什么,他确实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现在,贺晓曦觉得李诞成长得越来越快,原来他觉得李诞可能不太喜欢交往商业圈的人,他是艺术家嘛。但有一次,他见到李诞去问一个投资人——你们讲的新零售是什么概念?「不是一个艺术家在挑衅,而是他真的好学。」

这之后,贺晓曦会介绍李诞认识更多自己的朋友,无论是新零售、人工智能还是游戏产业,他都有兴趣了解,很谦卑地向人请教。

「李诞有时候会说许多事都没意义,在外界看来有些消极,但同时他又很努力工作,你怎么理解这一点?」

「其实我们差不多都是这样,所谓的看透嘛。自我成长是对抗、消解这种虚无。人都要死,但你不是一瞬间、一秒钟就消失了,你得自己过啊,那你就要努力,如果老在这情绪里面就没意义了。」

贺晓曦说,李诞已经很幸运了,不是每个人努力了就有结果,他在不断往上走,获得了正面反馈,他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这已经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了。对于很多人,你努力了,谦和了,又能怎么样呢?

「从过去的艺术家人格到现在这种变化,李诞好像非常顺畅?」

「这种人就是聪明人。」

再一次见到李诞,李诞说正在思考一个问题:跟自己和解,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放下了一些以前坚持的东西,跟世界合作,不较劲了,开始赚钱。但是这个事没有必要说得那么委屈,因为你总要做这件事的,放下一些东西。没啥好纠结,因为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选对的就好,不用选好的。」

李诞做过许多次正确的选择,高考名落孙山,本来是考不上就考不上呗,但发现父母有些受伤有些尴尬,他也就回去重考了一年;大学时半醉半醒,但很快也就出来赚钱;工作之后,他又成了一个工作狂—说来有些意外,作为一个外人眼里的怪人,李诞其实从没过过那些奇怪的人生,当某些时候生活稍一偏离,他就将之拉入正轨。

「我就是比较容易理解游戏规则。」李诞说,「我挺痛恨自己这一点。很多事我也能做,但你没有动力再深入了。有时候会感觉到不尽兴。我没有完全的投入,发挥自己全部的能量。」李诞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追求什么,也不想把自己全然交付,其实内心很渴望,但找不到,因此上「很嫉妒有梦想的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是超级幸福的」。他知道赚钱不是人生的出口,出人头地也不是,写一本好的小说当然更不是,他没有答案,但他也不能停下来。

白色 T 恤:Berluti

灰色西装:KKTP

后来,他就对自己说:把事本身变成动力,就是做,做就是目的,别管是什么事,你把它做好。

在微博上,李诞收到过二十多条私信,人们将「人间不值得」写在了身上, 这句话击中了他们,人们说:「李诞表达的意思,我们感同身受。」

「我从来没有鼓励这样,我鼓励大家竭尽全力把自己的一切都耗尽了,但有一个悲哀的结果,你要接受。这个事的荒谬就在于,我好像原地坐下来,也比如此评价我的人取得的成就更多。荒谬就荒谬在这里。」

去年李诞出了一次负面舆论,遭到不少批评,他说自己早预料到舆论不会无限度地喜欢他,「我预感一定会反噬一次,但是你也不知道几时发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不出这个事也有别的事。」他没法再像过去那么肆意,打算过戒酒,这是现实世界中,少有的对他的「诱惑」了。

在过去,李诞喝多了「各种奇怪的行为都有过,看你碰上哪一次」。要问为什么,李诞说,那时候大概只有喝了酒才可以什么都不想。清醒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万件事在转,太累了,喝一两杯才能松弛下来。不过这都是过去的癖好了。

记者问李诞,「你现在还有想通过写作来表达的东西吗?」

「还真没什么。我在不停地说话,表达对我来说像一种应激反应。说话得永远绕着那个说,很累,非常累,很尴尬。现在的表达很像小时候玩的那种画,一张白纸,你用铅笔不停涂涂涂涂涂,会凸显出来一幅画,我现在的表达就很像这个,没有直接去画那个图本身,而表达应该是直接画出来。」

李诞说他构思过一个小说,但没法写,因为涉及戏说历史人物。

我们又说回到韩寒。「你觉得韩寒变了吗?」「我觉得他没有变,他最牛逼的是快乐,状态很好,热爱生活,我觉得他挺幸福的,虽然种种磕磕绊绊,这个世界还是没有击垮他,而且越来越有钱。」

有人喜欢韩寒曾经的少年气和求取心,也有人更偏爱成熟了的韩寒。李诞与他不同的地方在于,踏入公众视野的时候,风格已经很稳固——看透的、快乐的,可以做到「无所谓」的。

李诞跟所有年轻人一样,能体会到时代的变化,他努力适应,做点实际的事情。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问题,这个时代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作家,但他还没有出现,或者还没有这么厉害。也可能以后都没有这么厉害的了,时代变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C O N T R I B U T O R S

责编:Neil

执行:water

「零食 vs 爱豆」是矛盾体吗

吃出风格,吃出水平

你以为是你想躲开双十一,其实双十一早就抛弃了你

可能它的「初心」从未变过,只是很多人未曾发现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