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以前,清朝曾经分封过五个汉族异姓王,其中包括义王孙可望,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定南王孔有德。
义王孙可望,义王孙可望最开始是抗清一线的明军将领,到了后来却是投靠了大清,大清本以为收到了一个宝贝,最终却是发现义王孙可望早已经是个空架子,后来义王也是被撤了王爵。
平西王吴三桂,吴三桂的事就不需要多说了,吴三桂本来是明朝防卫后金的一线将领,但在大明灭亡以后,吴三桂也是投靠了后金,将天下拱手让给了后金。
平南王尚可喜,在投靠清朝以后,尚可喜也曾经建功立业,尚可喜其实对于王爵之位一直都不是很珍惜,
毕竟,再多的财富,都需要活着才能享受。
靖南王耿仲明,曾经做过毛文龙的部下,到后来的时候,跟随孔有德一起投奔了后金,立下汗马功劳,这才被封为靖南王,继承靖南王爵位的是耿精忠。
定南王孔有德,与耿仲明一起投奔后金,到后来的时候,因为后继无人,家中只有女眷,定南王爵位也被腰斩。
三藩之乱为何爆发?正是因为康熙下达了撤出三藩的决定。
撤除三藩,受影响最大的人是谁?自然是三位藩王,这时候的三位藩王分别是耿精忠,吴三桂,尚可喜,其中尚可喜年纪最大,尚可喜其实一直都想退休的,多次上书表示希望顺治,康熙能够让他退休回到辽东安享晚年,直到康熙十年,康熙才同意了尚可喜的请求,两年后,康熙认为时机已到,能够彻底撤除三藩了,于是下达了撤除三藩的决定。
尚可喜为何多次上书请求退休?正是因为尚可喜直到兔死狗烹的道理,清朝是女真族的王朝,像他们这样的异姓王,在战乱时期还能够大显神威,但若是到了清朝稳定的时期,就不能安稳度日了,清朝彻底稳定的时候,也就是三藩被撤除的时候,
与其坐等被撤藩,不如自己主动提议撤藩。
三藩之乱爆发的时候,真正参与谋逆的人并非尚可喜,而是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这时候的尚可喜已经老了,已经有了放弃权力的心思,但尚之信,吴三桂等人却并非如此,他们还有雄心壮志,尚可喜可以放权,他们不能,
于是在吴三桂的挑拨之下,尚之信架空了尚可喜,主动派兵炮轰大清兵营。
尚可喜不参与三藩之乱,主要还是因为尚可喜认为事不可为,而且尚可喜已经老了,对权力也没那么强烈的欲望了,这般年纪,有什么东西比得个善终更重要的呢?在得知尚之信起兵谋逆之后,尚可喜也是主动自缢,表明了自己不愿参与谋反的态度。
尚可喜的态度康熙自然看得到,尚之信兵败之后,康熙对尚家,并未诛全族,仅仅杀害了参与谋反的几个尚家子弟,尚家其余人等,根本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