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2019-11-11 21:00  浏览:821

首先说“后庭花”,北宋苏辙解释过: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其实就是我们民间多有种植的鸡冠花。其次,这鸡冠花被南朝陈叔宝谱作《玉树后庭花》曲后,顿时高雅起来。但此曲在陈亡后却被人视为淫曲艳词,是亡国之音。江南是繁华之处,即是消金窟,也是温柔乡,奢靡生活会腐蚀人的意志,所以陈后主陈叔宝、唐后主李煜,虽才华满腹,却都逃不脱做阶下囚的命运。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孙。杜牧的诗歌以七绝著称,大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当然也有类似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一类的近于轻薄的句子。他的七绝尤其厚重,诗风雄奇,俊朗,与另一个大诗人李商隐齐名,后世并称为“小李杜”。后人评他的诗曰: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我们应该十分熟悉杜牧这个人,因为在小学就开始接触到了杜牧这个大诗人的作品。比如我们十分熟知的《山行》,《江南春》,还有《赤壁》、《秋夕》、《遣怀》等等。而这句诗就出自他特别有名的一首七绝《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当然,这首《玉树后庭花》的原曲早已失传。不过,在后世编纂的《乐府诗集》中,我们仍然能见到其词,原文是这样写的:丽宇芳林对高阁,新籹艶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在这首曲子中的“后庭”,显然是指宫廷内院。所谓前朝后寝,寝宫区域中的庭院,自然也就是后庭。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后庭花这个词也算是污了。

唐代诗人杜牧在夜泊秦淮时,听到对岸酒家的歌女声乐,于是写下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来呼应隋炀帝的“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温后庭花”的诗句。北宋年间,大文学家苏辙在《寓居六咏》中标注:“或(有的人)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这是关于此花最早的解释。此后,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提到:“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尺,或红或白,世人曰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