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
细思极恐的“诅咒”内核,才是《谤法》的看点!
2020-03-24 18:20  浏览:217

怨念一直都在,

所以世间,

才会酿就如此多的惨剧!

《谤法》完结了,除了结尾处理有些莫名其妙,编剧该填的坑还没填完之外,剧情本身的惊喜感还是有的,虽说最后有些虎头蛇尾,但有网友称《谤法》的结局之所以会如此难懂,是因为编剧在为第二季铺路。

今天暂且不探讨这部剧的好与坏,只想谈谈结尾关于“诅咒林”生效和失效的那段高光剧情。

《谤法》前期虽然铺垫了如此多的噱头,但它主要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其实就浓缩在完结前那三十分钟的剧情里。

无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人就会有好恶,是人就会有憎恨,在那个阴暗面里,藏着最险恶的自己。如果有一天,世上真出现如剧中描述那般神乎其神的“诅咒林”程序,只要你上传憎恨之人的照片,写下憎恨的原因,点赞破千,就能让他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样的“诅咒林”不会是反派口中的那个“最佳治世之法”,而是会沦为每一个人的软肋和把柄。

“诅咒林”里没有是非,只有上传之人所写的一面之词,情绪是最容易被煽动的东西,最终每一个点赞的人都是侩子手,那些点下手的每一个赞都是在“递刀”,无法想象这样的世界将要如何运作,人间将会是怎样一个“炼狱”!

那么回过头,“诅咒林”的出现,为何会如此火爆?不仅仅是因为噱头,而是它恰好正中了人类“邪恶”的内心。剧中已经离职的程序员说:人都觉得自己委屈,喜欢诅咒别人,这种事情一直都有。所以,即便没有“诅咒林”的存在,“诅咒”依然存在。

那些被诅咒的人,或许是身边的至亲之人、或许是曾经最要好的朋友、或许是日日面对的同事......很多人,不是单纯的恶,有他咄咄逼人的一面,也有他阳光灿烂的一面,只是恰巧,遇上咄咄逼人那一面的是你,你觉得他该死,但回过头想,遇上他阳光灿烂那一面的人,会因为他的离去,多伤心,多不甘......

“诅咒”听上去只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虚词,它大概率出现在你心情不悦时、遇上麻烦时、无可奈何时......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内心显示的每一个词都和“丑恶”有关,恨不得用仇恨将他碎尸万段......

站在仇恨的背后,那个让人瞬间恨之入骨的他,可能是其他人的亲人、朋友、爱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完美无瑕的性格,你或许与人亲近,可做不到与每个人都友好,这就是人类最可怕的地方——拥有多面性,但也正是因为人的多变,才让人变得与其他动物不一样。

很多时候,你回过头看曾经一些情绪化的对话,你会觉得自己当初那样愤怒,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事过了,气消了,冷静下来,一切都能好好说了。

我们对一个人恶语相向,有时候并不发自内心,只是一时冲动,但千万别把这样的“一时冲动”当作武器,古人有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如今放在“诅咒”这个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坏情绪总会有,性格差的人也总是存在,社会就是这样,没有同样的三观,只有相似的灵魂,志趣相投的,成为朋友、恋人、爱人;话不投机的,成为路人、过客、甲乙丙。接受别人的指责和接受别人的赞美,同样重要,社会就是这样运转的,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交往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其实并不怂,“退一步”不是为了逃避,也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为了冷静的去思考问题。早些明白这个道理,不是你放过了他人,而是你放过了自己。

《谤法》最后,大BOSS的奸计未成,自焚而亡,女主和丈夫得救,而谤法师走向成谜......这是一个疯狂在及格线边缘疯狂试探的结局,因为不出所料,因为没有意外,但好在它最后十分钟足够深刻,令人细思极恐,灵魂为之一颤。

电视是虚构的,“诅咒林”是虚构的,但社会现状却不虚构,人与人之间相互“诅咒”,就像吃饭睡觉那般,成为家常便饭,每个人都曾有过内心阴暗显现的时刻,或许那个时候,都会拥有“魔鬼”的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