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清朝军衔,大清国陆海军大元帅为何不是溥仪?能指挥多少人?
2020-02-23 12:41  浏览:387

19世纪末,清朝打输了甲午战争,割地赔款的同时,也有一批改革派认识到再不改变清朝现状,将来必定会灭亡。于是从20世纪初开始,清军进入了改革阶段,军服换成了西式,刀枪剑戟换成了火枪,甚至连军衔都改了。

清朝初期,武官分为九品,额外外委最低,从九品武官;领侍卫内大臣最高,正一品武官,而且是皇帝亲兵御前侍卫的统领。清朝末期开始使用外国的军官军衔体系,分为三等九级,即将官、校官和尉官,而在此之上,统领三军的是“大清国陆海军大元帅”,清律规定由皇帝担任。

然而,大清国陆海军大元帅的世纪担任者并非溥仪(左二),而是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右三),因为当时的溥仪还不能亲政。清朝有好几位皇帝都是少年时期即位的,如顺治、康熙,都是过了好几年才掌握权力的。溥仪登基时才4岁,压根无法处理朝政,所以由他的父亲、光绪帝异母弟载沣来担任摄政王,同时兼任大清国陆海军大元帅。

载沣算是腐朽的清王朝里比较清醒的一位了,他曾去过德国,见识过德国皇族的强盛,以及德国皇族对兵权的掌控程度。载沣认为清朝缺少的就是这个,其实在20世纪初,清朝还拥有80万大军,但真正听命于清廷的只有京城周边的12-15万人,其他的都是地方部队,兵权分散于各地,导致皇室没有话语权。想要清朝强盛起来,就必须集中兵权,所以载沣回国之后就进行军事改革,打造新的军衔体系。

从1909-1911年间,载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试图挽救清朝,等儿子亲政时接受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大清国。可惜清朝的虚弱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灭亡,大清国陆海军大元帅仅载沣一人,溥仪再也没有机会接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