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凤姐到底有没有文化
2020-02-23 12:41  浏览:551

大观园里的凤姐有文化吗?

这要看是什么人问了,还有,就是要看你怎么理解“文化”了。

倘要说凤姐有文化,大观园里那位“复杂的现实主义者”薛宝钗(作家刘晓蕾评语)恐怕头一个不认可。《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写到众姊妹花团锦簇,游园取乐,齐为林黛玉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的玩笑乐翻天。薛宝钗不失时机地刷存在感,夸奖黛玉的幽默功夫了得时,还不忘拿凤姐来说事儿:“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不认字,说话怎高雅得起来,就难免会落俗,就是最明显的没文化的表现。

用“市俗”说凤姐的谈吐,实在是一个很直接、刻薄的评语,谁叫你不认字,在这大观园里,不认字你就先矮了三分,因为你断无可能如黛玉一般,走有格调的文艺路线,玩俏皮雅致的幽默,尽管你也反应灵敏,插科打诨,口才一流。

宝姑娘素有城府,平常做人说话内敛藏锋,偏偏说到王熙凤不认字这事,直截了当,不留余地,至少表明她内心非常肯定:这样说没有一丝冤枉凤姐。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写到抄检大观园情节,在丫鬟司棋那里抄出司棋表弟潘又安给她的情书时,有这样一句话:“因凤姐管理家事,每每看开的帖子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这足证她原本文字功底很浅。事实上书里还有多处笔墨写到这一点,比如第二十八回,她曾央求宝玉替她开列一个很简单的单子;比如她协理宁国府时,点名要彩明钉造簿册;还比如大观园里群芳争艳斗才,以对诗联较劲,凤姐勉为其难地仓促上阵,生生憋出一句“一夜北风紧”,便没了下文,因为仅这一句,已是她的超水平发挥了……从脂批和原文中,多处都反映出王熙凤的确“不认字”,所以遇到要写字的时候,只能找人帮忙。

凤姐自己怎么看自己呢,也值得深究一番。似乎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难得的是她敢于承认自己没文化,这倒确乎需要勇气的。《红楼梦》第五十五回里,王熙凤曾经异乎寻常地大赞了一回探春,而且显得很由衷。凤姐离岗病休,探春临时代理管家,一上任先遇吴新登家的摆谱,继碰赵姨娘抚恤金事件,皆颇为棘手,探春艺高胆大,快刀斩乱麻,处理得有礼有节。王熙凤仔细听完平儿的汇报以后,第一时间作出口头批示,予以褒奖,《红楼梦》原文是“好,好,好,好个三姑娘!”赞许之意溢于言表,十分生动,读之如身临其境。猜度起来,凤姐所认可的,不应只是探春不亚于自己的泼辣劲儿,更是认可探春有文化,手段就更厉害一层了!

要让心高气傲的凤丫头真心说个好,可不是件容易事。对探春,王熙凤“就只单畏她五分”,这里所谓的“畏”,更可看作是某种欣赏。所以这个细节,算是证明凤姐的自知之明。

可是,倘要断定凤姐识字不多就等于“没文化”,许多与她有关的事,就显得有些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比如解释不了她将宁国府管得井然有序、风生水起。

凤姐的理家才干,在“协理宁国府”的过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仆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下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鬟小厮等等。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被挑中来当家呢?除了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贾母的靠山,还有她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巧妙周旋,她的聪明和才智。宁国府都总管赖升,倒是识货,第一时间告诫同事人等说:“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她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须要小心侍候。……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果然,翌日凤姐走马上任,头一桩事就是“酸脸”立规矩:“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够霸气!我当家就得听我的,甭管过去什么章法。

作为女管家,地位显赫,但也责任重大。她是贾府里的大忙人,忙得几乎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忙则忙矣,然而凤姐管起来,无论大事小情,里里外外,都是有条有理,妥帖周详。先是通观全局,理出头绪,总结问题。接着针对宁府的五种弊端,采取了“承包责任制”,做到事有人办、物有人管、活有人干,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加之她软硬兼施,“打一儆百”,各色人等愈加谨慎小心,不敢怠慢。于是,凤姐在宁国府,霸气开场,霹雳手段,威重令行。难得的是,还不耽误替宝玉和秦钟准备了书房,中间还不忘命人收拾精致小菜,给贾珍尤氏送去。

真是霸道又从容,周全又细致,举重若轻,酣畅饱满。一个人愣是活成了千军万马!难怪刘晓蕾形容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段“绝对治愈系”。

王熙凤的能力确实是很强的,把乱糟糟的宁府,治理得秩序井然。管理就是一门科学,其中有大学问,有大文化。看看凤姐的管理艺术是否有点炉火纯青的意思了?这点意思,不是文化又是什么?

事实上,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她的心机深细、谋略周密,有更加精彩的表演,更体现她骨子里的文化功力。

人生在世,转弯免不了。凤姐的本事,在于她可以及时察言观色,来它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且转得平稳、自然,更不至于翻车。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根本南辕北辙,却都说得入情在理,无懈可击。邢夫人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先来与凤姐说,目的就是想先说通凤丫头这一关。王熙凤听罢觉得不靠谱,“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乃反劝邢夫人还是“别去碰这个钉子……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这明摆着是个拒绝的态度。未料这位邢夫人不仅一点也听不进凤姐的真言,甚至还当场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这话,才明白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立马调转话锋陪笑道:“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不仅如此,还不惜拿贾琏作例子,说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观点实例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听得浅薄的邢夫人转瞬由怒转喜。前后都是讨鸳鸯做妾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入情入理。像这样一种能够顺应对方心理,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的本领,在《红楼梦》里,似乎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

凤姐的文化,还体现在她深谙适度示弱。

示弱是一种大智慧,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吃亏在不懂得收敛、示弱的道理。人人都道王熙凤强势无比,料不到她也会审时度势,迂回让步,以退为进。贾琏有了外遇,凤姐当然怒不可遏,但她首先判断贾母的态度,当她觉察出老祖宗对此并不太在意时,情急之下她剑走偏锋,不惜使出苦肉计:那一天脸也不画了,衣服也不好好穿戴了,整个就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样子。这事要发生在别人身上,就只是个无能怨妇的样子,可搁凤姐这里,效果就非比寻常,人人为之震惊:你想想我们这个要强能干的风丫头这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啊?才让贾母心生怜惜之心,指着贾琏呵斥道:“你看凤丫头平时霸王一样的人物,今天让你给作践成这个样子了!”

示弱之后,绝对是峰回路转啊!

王熙凤没识几个字,不等于她不知道文字的“要紧”,所以她内心从不抵触大观园里的诗社,甚至还持宽容支持的态度,这应可看作是她对文化的尊重认同。李纨请她入诗社,她回应得既爽快又漂亮:“我不入社花几个钱,不成了大观园的反叛了么?”待到探春隐晦说出想请凤姐做个“监社御史”的意思,王熙凤即刻心如明镜,干脆顺水推舟应允:“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您瞧,说者尚有点羞羞答答,话音刚落,听者已是通体透亮,痛快回应,所以李纨信服凤姐道:“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

所以,真以为王熙凤没文化,你就错了。

事实上许多红学迷很是推崇凤姐,除了肯定她是一个有着蓬勃生命力与人性温度的女性,还欣赏她颇具自黑精神,比如会用“烧糊了的卷子”来形容自己。这是一种需要较高智慧和能力驾驭的手段,非常人所能把握,因为分寸拿捏得稍有不准,很容易弄巧成拙,成为笑柄。在多数时候阴气笼罩的大观园里,凤姐是个亮点,只要有凤姐在,就一定是热闹、有趣的。不只是在那个相对压抑的时代,即使放到当今时代来看,凤姐的生命温度与生命力也都是令人惊叹的。她的生命力量非常张扬,是属于生命个体本身的,仿佛一簇开放得随意的花,喷发着芳香,甚至是有些夸张恣肆地绽放,从来不肯让任何人一头,一路花柳都要为她让路。

一个人的智商、情商是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水准的。

翻读《红楼梦》,我有一刻会由衷感到:曹雪芹定然是内心钟爱王熙凤的,不然写不出她如此活跃而灵动的灵魂。一首《聪明累》是写给王熙凤的挽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凤姐终究文化有限,还是吃了文化不够的亏。毁了王熙凤的是欲望,是不被克制的贪婪。

凤姐是有文化的,可惜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