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快讯
能打出机枪效果的英国步枪,为啥成为远征军的“老李”?
2020-02-18 23:22  浏览:975

想必很多人一提起《我的团长我的团》,想起的第一时间就是由段奕宏在剧中所扮演的龙文章。作为一名靠“偷”为生,混了个假名,假军衔的后勤中尉,也正是这位被他手下那帮炮灰兵们称之为“死啦死啦”的“假团长”,带着一帮纪律涣散的溃兵,重新杀回了被一票高层视为易守难攻的“南天门”,找回了作为中国军人的尊严。

而在剧中,龙文章手上一把看似没什么作用的栓动步枪,在他手里却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抗日利器”。而这款名为李·恩菲尔德的步枪在它出世之后,就一直被视为栓动步枪中的佼佼者。这又是为何呢?

▲头戴德式M35钢盔,手持英式李恩菲尔德的龙文章在怒江东岸边的“南天门”高地之上统帅一帮由溃兵组成的“炮灰”死死地拖住日军大批部队,为友军与百姓巩固江防、撤回故土创造了一定时机,而他手里的这只步枪也将注定与他一同火遍银幕。

李恩菲尔德系列栓动步枪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816年。创立于英国伦敦北部的恩菲尔德镇的一座军工厂专门用于生产组装英军制式的燧发枪,而也这是这家以小镇命名的“恩菲尔德”兵工厂在日后成为了英国知名的轻武器研发与制造中心。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号、3号、4号系列步枪都被冠名上“恩菲尔德”的头衔,并成为英国以及英联邦国家陆军中的制式武器。

英军所采用后拉枪机插入式弹匣的步枪在1879年设计定型,在1888年时被英军所采用。随后被冠以“李”式用做前缀,以表彰他本人所设计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与插入式弹匣。与同时期的毛瑟步枪所采用的前端闭锁结构相比,英国人后端闭锁不但可以缩短枪机形成,使得装填弹药的速度加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到步枪的射速!

▲詹姆斯·帕里斯·李(1831-1904),也正是他本人所设计的新式步枪在一战中为协约国士兵称赞有佳。

▲1888年时候英军最早使用的李·麦特福特弹匣步枪,可以说这是日后“老李”们最早的原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士兵发现了他们手中缩短型号的李恩菲尔德MKIII型的优点:相比德军的G98系列步枪,李恩菲尔德打得准,用的稳,好拆卸,火力猛。一名受过正规训练的英国兵平均可以达到15发/分的射速。而在被称之为“疯狂的一分钟”的时间内,李恩菲尔德达到过30发/分的高射速!当堑壕中的英国兵以齐射的形式不间断连续射击时,另一边发起冲锋的德军士兵明显感觉到自己是在面对一扇“机枪火网”!

与G98以及日后改进型号的毛瑟步枪不同的是,李恩菲尔德所采取的是10发的大容量弹匣。这也保证了在一战的阵地战中,面对敌军的集群冲锋时,“老李”们往往能倾泻出更为猛烈的火力打击敌人,让敌军闻风丧胆。

▲龙文章在《团长》剧中所使用的就是在1926年时由英军军械部门所命名的李恩菲尔德4号步枪,采用的是原先的.303口径(7.7毫米弹药)。

▲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的装填方法有三种:10发弹容量的弹匣,单发装填或是使用5发弹容的弹板,一次性装填两次。而这种多样性的选择方式简单,上手。也深受英国部队的欢迎。

▲部分李恩菲尔德步枪家族的型号,包括四号狙击版本步枪,五号“丛林卡宾枪”等特殊衍生。甚至还有装备米尔斯枪榴弹的一号MKIII型!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中国军队究竟采用了多少李恩菲尔德四号步枪,已经查无对证。然而,作为租借法案的一部分,大批的英国设计的P14步枪(美国生产号为M1917型)被提供给了中国驻印军,与“老李”相比,这款美国生产的M1917不但口径改为了.30(7.62毫米)弹药版本,同时弹匣也改为了5发内置弹仓,无法再像“老李”那样使用10发大容量可拆卸弹匣的同时,射击效率也有所下降。

而为了适应个头较矮的中国士兵,美方还专门将提供给中国军队的M19171枪管缩短,改为卡宾枪样式(原枪枪长1米17,上装刺刀后甚至会达到1米3-1米4,十分不便)。这些“美国老李”一直跟随着中国驻印军这只精锐部队直至内战,总计有大约10000支左右。

▲头戴M1型钢盔或是英军“托尼盔”的驻印军士兵正背负着M1917型步枪,牵着受毒气伤害的战友前行在印度的道路之上。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右戴军帽者)与中国驻印军的士兵(左持汤普森与M1917步枪,戴钢盔者)在中缅边境的畹町附近的芒友顺利会师,而这款跨越重洋而来的“美国老李”也伴随了中国军队杀回故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