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第13军步兵38师在昆明军区指挥下,强渡红河,穿插合围,经过二天一夜激战,一举歼灭坝洒地区守敌2个营,毙伤俘敌564人,缴获各种枪炮弹药一大批,创造了一个模范的歼灭战例,因此受到总部和军区的通报嘉奖。
战后,军师对这个战例很重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作战胜利的5条基本经验,并向其他参战部队推广。
一是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为了打好这一仗,38师组织师团首长秘密进行现地勘察,仔细研究,分析打法,完善了作战方案和各种保障计划。尔后又在现地和在沙盘上推演,反复明确任务,组织协同。在做好计划的基础上,又组织各团连以上干部和主攻连排骨干到现地明确任务,熟悉地形,研究针对各种情况的不同应对方法。同时师团派出精干的侦察兵分队和观察所,沿边境设点监视和越境秘密侦察,克服困难,基本査明了坝洒地区的地形、道路、敌人部署、火力分布等情况。如此做到任务明、敌情明、战法明,为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偷渡红河,出奇制胜。越军依托红河建立防御,并自诩为“天险屏障”,骄狂不可一世。只有首先粉碎敌人的红河防线,才能推进下一步战斗。据此,38师进行了反复研究,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决心充分准备,争取偷渡过河,同时做好强渡准备。各攻击分队有针对性地制定渡河方案,准备渡河器材,部署兵力火力。同时采取疑兵之计,诱使越军转移注意力。临战前夜,我渡河部队周密组织,成功于渡场集结而未被敌人发现。先头分队乘军用小舟偷渡成功,接应主力于半夜时间内过河,迅速发起攻击,一举突破了敌人吹嘘的红河天险。
三是勇猛穿插,先围后歼。突破红河后,38师将攻击部队分为左右两翼,各以一个精锐分队迅猛插入敌人防线,不纠缠,不恋战,边打边插,及时占领要点,断敌退路,配合主力部队包围敌人。之后左右两翼部队在炮兵支援下发动向心卷击,勇猛攻杀,边打边剿,不断压缩坝洒之敌的防线,最后将敌人一举歼灭。
四是小群多路,近战歼敌。越军防御特点是少兵多点,重点设防。依托主要制高点构建阵地,以掩蔽部、坑道为骨干,筑有大量野战工事,部署三层以上火力,构成交叉火网。战斗开始时,38师攻击分队缺乏经验,展开兵力过多,队形密集,遭敌火力威胁,伤亡较大。其后师首长指示及时改变打法,适应敌人防御特点,采取小群多路、交替掩护的战术,充分发挥40火箭筒、82无坐力炮、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火焰喷射器等威力,敢于同敌人打夜战、打近战。各攻击分队遵令执行,改变打法,见效甚快,越打越好,不断歼灭敌人,有效加快了战斗进程。
五是干部靠前,直接指挥。根据战场地形特点,38师要求部队各级指挥所靠前配置、主要干部靠前指挥,直接观察战斗,及时调整部署。做到了师前方指挥组靠近主攻团,团前指靠近主攻营,营指挥所靠近主攻连,连指挥所靠近突击排,层层靠前,有力掌握部队,了解战场情况变化,从而保证了作战指挥的不间断性。
正是对上述5条基本经验进行了有力贯彻,38师部队才能攻坚克险,所向披靡,创造了一个经典的歼灭战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