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婴幼儿的大脑有非常的启发作用,宝宝在不同的乐曲中倾听体会这个世界,尤其是古典音乐对孩子的音乐启蒙非常有帮助。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听音乐,儿歌童谣对于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如果要提升幼儿的英语语感,可以播放一些磨耳朵的英文儿歌。
此外,教孩子识字或者讲唐诗,也可以编成音乐的形式,唱出来,让孩子在歌曲的韵律中玩着学,更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宝妈交流关于音乐启蒙的事,我家安安特别喜欢音乐和跳舞。每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打开音乐,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孩子听到音乐就不哭闹了,看来音乐能够平复心情的神奇疗效不分年龄啊!
此外,朋友还给我推荐了一种针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方法—奥尔夫音乐。我是头一次听说,于是便去研究了,今天也给大家科普下,如果你家宝宝也喜欢音乐,也可以了解下。
●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特点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模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课堂中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用奥尔夫音乐培养宝宝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4、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
在学习奥尔夫音乐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
●奥尔夫音乐游戏推荐
游戏名称:我的小手会跳舞
奥尔夫曲目:《捏拢放开》
学习目的:手指律动游戏,培养宝宝的手指灵活性,认识身体的手、腿、肩、头。
音乐器械:腕铃
适合月龄:12个月龄以上
游戏步骤:
第一步:家长给宝宝指认和讲解手的结构,如,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等)、关节、掌心……让宝宝对自己的小手有初步认知。
第二步:坐在地板上,听音乐,和着节拍,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手握拳和伸展手掌的动作。活动时注意力度和节奏,不要用力过猛。
第三步:在奥尔夫曲目《捏拢放开》游戏中有晃动手腕的动作,这一步中家长可以增加“难度”,让宝宝佩戴腕铃,和着音乐律动有节奏地摆动手腕关节。
第四步:家长和宝宝站立,和着音乐随性地摆动身体,重复音乐游戏。
怎么样,你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有所了解了吧?家长可以找着相关的音视频资料给宝宝听,也可以找些线下的奥尔夫教育的儿童音乐培训机构试听,看看孩子是否感兴趣。如果你有关于音乐培养的一些想法,欢迎留言一些交流哈!
欢迎关注“安麻育儿”,一起聊聊养娃那些事,培育健康快乐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