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
1923年4月,在《镜花缘》一文中,周作人写道:“对于神异故事之原始的要求,长在我们的血脉里。所以《山海经》《十洲记》《博物志》之类千余年前的著作,在现代人的心里仍有一种新鲜的引力:九头的鸟,一足的牛,实在是荒唐无稽的话……”
按照教科书的观点,古人无知,对世界的认识非常肤浅,所以他们喜欢膜拜,膜拜自然与其他有神力的东西。我觉得,这种理解,分明有现代人的一种傲慢与骄傲在。今人聪慧,却再也没有出一个庄子,或者一个苏格拉底。几千年了,大家都在拾古人之牙慧,并因此自以为大有深度。这个趋势,一直到最近几百年才被打破。不过,那是在新的生产力搅扰了世界、打破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且人类变得疯疯癫癫以后才出现的。所以,尼采啦、梵·高啦,似乎都是人类社会变形之后的产物。谈不上有多么高妙,至少对内心的平静而言是如此。
我这样说,并非要一味复古。同样地,我也并不认为让孩子们读几遍《论语》和《弟子规》就会天下太平。我只是觉得,古人当年面临的,其实是另外一种生活模式,另外一种生存环境。他们当年面对的压力,或者并不比我们小多少。毕竟,现代人还没有悲惨到时刻担忧被猛兽吞噬或者遭遇一场感冒就丢掉性命的地步。
一足的牛在历史上或许没有过。但是,古人生活的时代,物种比今天更为丰富、自然更加绚丽神秘却是不争的事实。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每年有六万多物种灭绝。这个数据无论是否准确,都足够说明一个问题:在肉眼所及的领域,比起老祖宗来,我们的见识实在是浅显得多啦!
一足的牛,据说叫作夔牛。《山海经》里说,这种野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它们生活在东海中的流波山里,入海七千里。《黄帝内传》里说,黄帝讨伐蚩尤,为壮声威,杀夔牛,取其皮做了八十面鼓,声震三千八百里。
我于是很可怜这种野兽。它打娘胎里生下来,在自然里嬉戏,本来就不是为了让人食肉寝皮的。身为自然的一分子,它有追求自由与快乐的天然权利。可是,后来因为不幸遇到了战争,就被活剥了皮,并做成战鼓去战场上吓唬人。
我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奇妙,或者多么有趣。
按照某些聪明人的说法,当今世界,活得最快乐的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底层的,而是处于整个社会中间阶层的那一群人,叫作中产阶层。好多年了,我们都久闻中产阶级的大名。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偶尔见识一下暴发户的煊赫之外,中产阶级究竟在哪里,实在还有待于我们去细细寻找。
后来我想,牛圈里的生活似乎也是如此。太特别的牛,比如夔牛这种怪兽,身负异秉,压力巨大,肯定是不会快乐的。它们用一条腿走路,必然饱受其他群牛的嘲笑。并且,还要提防可能遇到的战争,会被剥皮。
一头快乐的牛,应该长四条腿。它应该懂得青草的味道,尤其应该感激有东西可吃的良辰美景。它不需要特别的本事,在牛棚里,在大夏天,知道如何用尾巴赶赶牛虻也就罢了。这样的牛,才是一头真正的牛,是一头人人都喜欢的牛。
做人似乎更是如此。金庸或者古龙的笔下,欧阳锋、梅超风、傅红雪和李寻欢都是极其厉害的角色,可是他们的结局却往往不妙。如此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做一个不出名的小角色并没有什么不好。
我有朋友,电子表格玩得非常熟练,不幸而成为各路神仙借用的对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大半时间在给别人帮忙,不胜苦恼。谨以此文,安慰下他这一只足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