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十竹斋的故事_古代文人用的纸究竟有多讲究?
2019-11-11 16:58  浏览:858

小时候,我们最喜欢逛的就是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了。那时候对于小小的我们来说,文具店就好像大型百货商场一样拥有琳琅满目的商品供我们挑选。而我最喜欢买的,就属各式各样的笔记本了,那些各式各样的纸张,花纹装饰好看到不忍下笔去写,而买下它们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占有欲而已。

今天,在印刷条件发达的社会下各类精美的纸张越来越多。但是在深入了解了古代的艺术文化后,我发现古代文人们使用的纸可比我们今天用的纸精致得多了——它们通常会采用雕版印刷的技术,在纸上印有花卉或清供等图案,这类纸就被称为“笺纸”或“花笺”。

笺纸自南北朝源起以后,就一直是文人雅士的钟爱之物。唐代的时候就有“薛涛笺”,据说是一款颜值很高的纸,小巧精致,色彩艳丽,深受当时文人们的推崇。

“花笺”上常常印有淡雅精致的图案,或是山水,或是花鸟等。有文人将这类雅致的笺纸编辑成册,就是所谓的“笺谱”了。

△ 《十竹斋笺谱》(1952年荣宝斋复刻版)

西泠印社2018年秋拍拍品

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现存的各类“笺谱”中,当属明晚期十竹斋所刻印的《十竹斋笺谱》最为有名。而十竹斋也因此被誉为是“中国第一家出版集团”。至于这家出版集团的老板,胡正言(1580-1671),其本身就是一位读书人,同时也是书法家和篆刻家,并非一般的市井书商或刻版工匠。这样身份的他究竟为什么不走仕途,反会去从事“印刷”行业呢?

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胡正言出版集团最著名的作品——《十竹斋笺谱》背后的故事吧!

十竹斋的故事

ps:花笺图案来源《十竹斋笺谱》· 胡正言(明)

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年出版

文人的

生活美学

如同十竹斋的花笺一般,其他大部分花笺上的图案也都是采用雕版印刷的形式制作而成的。雕版印刷的确比一笔一画的绘制图案要来的方便,但制作讲究的笺纸,其印刷程序甚至要复杂过手工绘制。例如十竹斋所采用的雕版套印工艺(饾版),往往一个色彩稍丰富、造型略复杂的图案,就套有几十乃至上百件雕版,其印刷的过程很是复杂,设计制作雕版的过程就更复杂了。

△ 饾版印刷工具 彩色雕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为什么古时候的文人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在一张“纸”上下功夫呢?这不就是个书写的工具嘛。像胡正言一般“不务正业”,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只为出版一本“信纸专辑”?如果放在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肯定都不认同他的做法。

可是我认为就算只是一张小纸片,过去的人之所以还要坚持将其做的这么精美,就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着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诗情画意的向往。这一点,看古人为花笺起的名字就知道了:如“碧云春树笺”,只是听这个名字,便让人如同身在阳春三月的花树下一般,而“清江笺”,闻之仿佛有江风扑面……

所以,这应该就是古代文人“生活美学”的一种体现了吧!笺纸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张好看点的信纸而已,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追求。

点击了解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详细购买方式咨询: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