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俄罗斯引进来的苏系战机有着一种用法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那就是为每一架飞机都配上自卫电子战吊舱。
中国从去年就开始接装新的苏-35,这一种用法会继续吗?现在来看答案确实是肯定的,在上周所举行的莫斯科航展上面,俄罗斯无线电子技术集团展出了一款名叫L-265M10-02的自卫电子战吊舱,由工作人员对北国防务的介绍,此吊舱是中国购买苏-35的一部分,已交付给了中国。
L-265M10-02为一款电子战吊舱,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L-256M10R“希比内山”-M电子战系统的一个出口型号,俄军自用版的“希比内山”-M装备于自用的苏-35S或者苏-27SM3型战机上面,这两款战机都已参与了在叙利亚的一些军事行动。
俄罗斯对这一类机载电子战系统的定义是“多功能反导系统”,主要是由两部分所组成:侦察系统,主要是用于感知敌方飞机与防空雷达的电磁信号,像雷达告警天线等等各类设备;对抗系统,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这款自卫吊舱,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打出假回波,让攻击导弹或者探测平台解算飞机方位出错,最终去挫败敌方导弹攻击。
据展商所提供的材料,L-265M10-02工作频率为4-18GHz,能对前半球和后半球实施一个干扰,水平范围+/-45度,垂直范围+/-30度。前半球功率为600~5000W,后半球为100~1000W。工作准备时间是5分钟,两个吊舱总共重410千克。
厂家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到,L-265M10-02的主要用途仍是在于定位。应该讲,从用途上来看的话,这组数据是特别漂亮的。工作人员还对北国防务强调了,出口给中国的L-265M10-02和俄军自用版有一些“区别”,但“不大”。
就像前面所说的,L-265M10-02只是干扰部分,至于侦察的部分,苏-35内置的战场感知手段还是很丰富的。在传统感知方面,苏-35与其它俄制的新型战机一样都是用了最新的L-150雷达告警系统,之外它还有着丰富的光学探测预警手段,这些替L-265M10-02最终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现在的L-265系列,即“希比内山”电子战的系统家族风光无限,但是起初却险些被放弃了。它的研是发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理念也比较前卫,并不是单纯的那种预警系统或是干扰系统,而是将电子侦察、预警、干扰系统当作成一个整体来研制,核心即电子侦察系统。这样的概念就算是现在都是很符合潮流的,在当年却一度由于太大太重而没人采用。
这一种以电子侦察为核心,而且还把侦察、干扰当作一个大系统来设计,就完全符合时代潮流,所以在苏-34上面取得了成功之后,“希比内山”电子战系统也在不断进化、小型化,最后用在了苏-35、苏-30SM上面,或是其干扰机也可以用在其它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