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材
旧新力_宝谊_启东应该拆了重建!这样的商业建筑早已过时
2019-11-16 11:32  浏览:909

前阵子看到和安已经坐不住,开始对自己的旧商场,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整修改动。全封闭施工,把原来的百货1~4楼统统打破重建。不知道这次改动能不能拯救旧和安的低迷状态。

面对这两年迅速崛起的宁春城和万达广场,不少商场的人流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北部湾广场的旧商圈,消费力群体已经不再会来这里了

坐拥北部湾广场这么巨大的人流市场,旧商场输在了起跑线上。在广场的旧商圈里,启东是最早开业的,其次是旧新力,最晚的是宝谊。他们的开业已经是差不多20年前的事情了,感受到危机的三兄弟,都做过重新的休整,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楼主倒是有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把旧新力、宝谊、启东三兄弟全部推倒重建,重新建造一个北海城市记忆,给北海人带来一个全新的购物中心。

为什么这么大手笔要推倒重建?重新装修不能解决吗?引入多点新鲜IP不行吗?做服装城、做美食城不行吗?

行,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旧商圈哪里出了问题?购物体验不行了!说得直白一点,来这里逛街总觉得这也不爽,那也不爽,来花钱都要给自己找罪受,何必呢?

旧商圈体验差的两大病灶,楼主按照影响程度,从严重到一般给大家罗列一下:

1、旧商圈建筑结构过时,没有高效辐射的“人流导向”,购物体验不好,购买力也低下。

(旧新力的封闭楼层、扶梯让人压抑)

购物休闲这件事情,远的赶圩时代就存在了。回首我们国家的商业建筑发展,你会发现,在若干年前,我们国家的商建,大多只是让你购物就好了,功能是很单纯的。

举个例子:70年代,爸妈买东西总去那个叫“百货公司”的地方。它大约有三层楼,没有电梯,没有地下车库,没有导购,没有叫卖,没有饮水机,没有提款机,没有巨幅广告,没有LED大宽屏,也没有热闹非凡的促销盛况,更没有美女穿着光鲜靓丽的衣服在临时舞台上唱歌跳舞,上个厕所必须绕到建筑背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便号称百货大公司,它容纳的商品种类还不算多,但是柜台倒是一个接一个。柜台在前,货架在后,你想买什么,隔着玻璃,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服务员与你,总是隔着柜台,购物时,你同TA,呈对峙状态。这样的地方,除了购物,你几乎也干不了别的。百货公司给人的感觉是:购物请自便,购完您走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时代发展、经济的进步,人类对舒适的追求愈加地高。这使得我们的很多建筑,其综合性随之而增加,尤其是娱乐、餐饮、商业等大众服务类建筑。也就是说,作为商业建筑,它的功能,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演变为复杂。

(北海的百货大楼)

除了最初衷的购物功能,它还增加了很多其它附属型周边功能,这些周边功能,最终都是为购物服务的。所谓周边功能,包括休憩,游乐,设置电梯扶梯,设置吊桥,设置饮水处,设置ATM,设置母婴室,设置儿童中心,当然也包括设置大洞,也就是大型中庭——让商业空间瞬间丰富、灵动起来。

商业建筑是不断演进的过程,如果说百货大楼是1G时代,万达、宁春城是4G时代,那么旧新力、宝谊、启东,就是2G时代,早就应该被市场淘汰了。

现在商业建筑,极其讲究人流的交通组织导向。商业建筑最最最核心的就是人流组织,大量的实践证明,中庭+扶梯,是吸引人垂直流动的最佳方式。也是商业建筑4G时代的标志性,从2008年开始就开始大规模孕育的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中粮大悦城等等,都是中庭+扶梯的商业建筑模式。

(北海万达广场的中庭,旁边就是扶梯)

对于逛商城的人来讲,其体验到的就是:看到了才能走过去,不迷路才不会烦躁,而中庭空间对这些都是有着巨大的贡献的,对比旧新力和万达、宁春城的建筑结构就一目了然了。

再举个例子。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十年来,商场走道,真是越来越宽了,其实单纯从“走路的过道”的功能看,它真是没必要这么宽。

正常讲,两侧都是商铺的过道,宽度3米也是够用的。想想当年的百货公司吧。可如今,少则4,5米,多则8,9米乃至10余米,铺面如此之金贵,为什么还要把商铺外的走道做得如此之宽?难道开发商傻了吗?

今时今日,商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再加上有淘宝京东的极大冲击,商业建筑提供各种体验式消费,从传统的售货形式,逐渐向着服务餐饮、艺术体验、游乐体验转向了。比如南宁的万达茂,上海K11一个莫奈展带火了一个商场,苹果体验店的画廊式体验布局。

2、旧商圈配套不足,停车不便。

如今北海汽车的保有量是越来越大了,手头稍微宽裕一点的家庭,基本都会配置小车。出门逛街吃饭,不开辆小车出门,都不叫生活。

旧商圈因为年代久远,当时并没有要建地下停车场这种超前的理念,导致现在的旧商场,无法容纳大量消费者开来的汽车。以旧新力为例,商场前面的小广场做了停车之后,这里能够停下十多二十辆小车,还是在牺牲了小广场的前提下。

停车配套不足的根本原因,其实也是在于商业建筑的不合理。

说了这么多,旧商圈的复活之路只有一个:改善购物之感受,增加购物之愉悦。宽阔的走道,令你更有休闲的感觉,更有停留的动机。唯有如此,您才愿意下一次,也到这里来,购物和花钱。

对比传统百货公司与现今大部分超市,这种有着长长的宽大的走道乃至硕大的中庭的商场,给你的感觉是:欢迎来购物,购完请再来。

实话说,我不太喜欢逛街。但我但凡与家人去购物,却总是很喜欢有宽大走道和中庭的商业空间。没别的,因为感觉确实很舒适。

如果整个旧商圈里面,旧新力、宝谊、启东能够推倒重建,依靠着北部湾广场自带流量的属性,我相信,这里能够打破现在万达、宁春城对商圈统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