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俄罗斯苏-57战斗机第一架生产型在试飞中坠毁,飞行员成功跳伞。目前,部分机载航电设备残骸和黑匣子已经被找到,保存较完好。战机原本计划在27号交付俄军,此时发生坠机,无疑给俄罗斯航空产业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势必影响后续研发生产。
苏-57的原型机T-50首飞于2010年1月29日,还差一个月就到十周年,没想到迎来了首摔。俄空天军、联合飞机制造集团、苏霍伊设计局、格罗莫夫试飞院等机构已经联合成立了紧急调查组,希望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减小负面影响。
T-50是俄罗斯苏霍伊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但问世之初就饱受争议。其总体设计明显有沿袭苏-27的痕迹,机动性无需质疑;但该机隐身设计却非常粗放,技术细节与F-22、歼-20几乎存在代差。
尽管苏-57采用了N036“松鼠”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多种光电信息化设备,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半吊子”隐身缺陷的诟病。该机还有大量技术工艺仍沿用苏-27系列,因此被部分人调侃为“4.75代”,而不是真正的五代。
苏-57进气道携带了吊舱,看起来跟上一代战机没什么区别。除了隐身,苏-57的航电方面也并非强项,光电传感器较为分散,也没有F-35和歼-20那样的新一代开放式数据总线,航电技术上已经被中美拉开差距。
苏-57的两块大尺寸液晶屏,跟苏-35类似,与F-35的大块触摸屏存在差距。总之,苏-57确实不乏亮点,也仍在一部分技术上有可取之处,但是这些差距也正被中国迅速消除,甚至反超。
不过,苏-57虽然有一些缺陷,但仍然是俄罗斯当前经济和技术水平下能拿得出来的最优解。可是,经过了10年发展,苏-57各种原型加起来只造了13架;这次摔了一架之后只剩12架,列装进度已经完全落后。
在发动机方面,俄罗斯被外界认为仍领先中国,但其实俄方在苏-57发动机上也遭遇了很多坎坷。2011年8月莫斯科航展上,T-50-2右发喷火,原因就是航发控制系统故障。这架飞机后来被改造为T-50-2LL,换装第二阶段“产品30”发动机。
2014年6月10日,055号机降落后起火,右侧进气道上方被烧毁。该机经历了两年多的大修后,才重新投入测试。要强调的是,苏-57选择了2个阶段的发展思路,以降低技术风险,这与歼-20所谓A状态、B状态的发展思路类似。
而上个月曝光的第一架生产型,也就是51001,连张完整的照片还没拍下,就宣告坠毁。当时战机在8000米高空进行大速度冲刺,很可能是飞控系统发生故障,陷入尾旋状态无法改出,飞行员在掉到2000米高速后不得已跳伞。
对比之下,歼-20早已于2016年底宣布服役,外媒保守估计如今总产量已达40余架。总之,苏-57的研制装备进度已经完全落后于歼-20,就连动力方面的优势也正被迅速消除。无论是性能还是进度,苏-57赶超歼-20都已经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