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除了自身的研究积累得差距以外,国内和欧美的材料也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发动机水平的限制。一些特别稀少却又起到重要作用的元素资源在各国极其分散,也是影响发动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这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铼。
铼的熔点高达3180摄氏度,是在钨之下的第二难熔金属。而且铼的强度高且塑形好,就算是在高温、急速冷却和猛烈加热并带有强烈机械冲击和振动的状态下都具备极好的抗变形和抗开裂能力。其运用至发动机上,也是发动机的性能变得更好。而燃气涡轮材料的研发也离不开铼元素参与。在铼的用途当中,20%用作催化剂,剩下全部用于航空航天。
但是铼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十分稀少,并且分布广泛。目前铼矿主要分布于美洲和欧洲,开采和销售几乎全在美国掌控下。从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显示,全球已知的铼储量只有2500吨,总资源量估计有7300~10300吨,全球年产量约25`30吨。但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目前我国铼储量仅237吨。
此外,尽管中国在高温合金的发展上,在成分设计上与国外的发展步调一致,并且发展到了第四代单晶。不过碍于铼资源极度短缺,实际生产产品的限制比美国多得多。比如:太行、涡扇20、涡扇15等发动机性能和寿命,一直受困于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