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色戒》里的抗日女志士王佳芝,和汉奸易先生的原型与张爱玲有关
2019-11-13 18:50  浏览:767

文/傅华轩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2007年获得第64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一时间在世界华人文化圈,名声大震。这是一部根据作家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的电影。

在张爱玲的诸多短篇作品中,有一个叫《色·戒》的无间道故事,据说这个短篇她前前后后写了三十年。 故事内容大约如下:美丽性感、气质柔美的抗日女志士王佳芝,或许是感动于对方愿意为她一掷千金的慷慨,又或许是出于情欲,爱上了一个自己曾立誓杀之而后快、阴险冷酷、苍老猥琐、变态无耻的汉奸易先生,甚至不惜为保护汉奸而葬送了自己和同志们年轻的生命。

当然,如果《色·戒》没有被李安拍成电影,估计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不会太多。 张爱玲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写情爱、伤感、彷徨、小资那是信手拈来,但这种阴森恐怖的敌伪特务斗争的内幕怎么会被她知道,从而写出这么"真实"的故事?

秘密就在她的老公身上。张爱玲有一个叫胡兰成的汉奸老公,此人当时正在汪精卫伪政府任职。张爱玲从胡兰成的嘴里听到了一些捕风捉影的片段,然后结合她和胡兰成的情感经历,创作出了一段"爱恨纠结"的故事。虽说情节基本上都是虚构的,但主角还是靠谱的。

故事中抗日女志士王佳芝的原型是郑苹如,被色诱的汉奸易先生的原型是丁默邨。

郑苹如的父亲郑钺,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母亲木村花子,是日本人。木村花子则夫唱妇随,随郑钺来华参加革命活动。也就是说,郑苹如不仅出身革命家庭,还是中日混血。 当时中国有一份叫《良友》的画报,其在中国的影响力大约类似《时代周刊》之于世界。而郑苹如曾经是《良友》的封面女郎,其姿色不用多说,自然是当时的一流美女。

1937年,受家族和时局的双重影响,19岁的郑苹如出于爱国热情而被陈立夫的堂弟——国民党中统上海地区负责人陈宝骅引入国民党的中统特务组织,担任中统上海区的情报员。在中统的刻意安排下,演技出众的郑苹如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与中统预定的猎物汉奸丁默邨"不期而遇",于婉转低回、顾盼娇吟间,已将丁默邨迷住。 一来二往,火候已到,郑苹如邀请丁默邨到家中一叙。因为中统计划在郑家附近动手,除掉这个大汉奸。 面对超级美女含情脉脉的邀请,尤其是到家中一叙这么旖旎诱惑的邀请,恐怕以一般男人的意志力,还真是无法拒绝。

按理说,老色鬼丁默邨更没有理由拒绝。可他还是在轿车就要到达郑苹如家时,突然改变主意,掉头而归。 老特务就是老特务,虽好淫色,但更重视自己的小命。 第一次不成功,只能继续努力。 此时,郑苹如的顶头上司,从陈宝骅换成了张瑞京。张瑞京命令郑苹如想办法将丁默邨引到上海一家皮货店——西伯利亚皮货店,他已在那里安排好了杀手。 可就在这一切布置妥当后,张瑞京因叛徒出卖,被汉奸特务头子李士群抓了。李士群出身中统,和张瑞京本是旧识。熟人相见,张瑞京倒也爽快,未等用刑就全招了。 出人意料的是,不知道李士群出于什么居心,竟然未将此事张扬出去。他不仅把张瑞京保护起来,而且还派出狙击手来到西伯利亚皮货店附近埋伏,看来李士群丁默邨这两个汉奸有矛盾,欲置对方于死地。 1939年12月21日下午,丁默邨被郑苹如拉进西伯利亚皮货店。郑苹如装作走到一旁挑选皮衣,和丁默邨拉开了距离。 狙杀丁默邨的最好时机出现了! 可就在这一刹那,凭借混特务多年的直觉,丁默邨好像预感到了什么,突然以"闪电侠"博尔特奥运百米夺冠的气势狂奔而出。

他的车就停在路边,没有熄火,司机时刻准备接应,车门当然是敞开的。丁默邨三蹿两跳就已冲进车里,高喊开车。 枪声响起的同时,车已经飞驰而出。 机会转瞬即逝,中统和他的冤家对头李士群派来的杀手都空手而归。 丁默邨脱险后,擦掉一头冷汗细细一想,自己光顾西伯利亚皮货店是出自郑苹如的建议,可杀手竟然就埋伏在了那里,如此只有一种可能,郑苹如和杀手是一伙的。 接下来,郑苹如顺理成章地被捕。 日本人本来想用郑苹如的性命要挟其父郑钺出任伪政府的职务,但正直的郑钺一口回绝,显示了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操,那是自己女儿的性命啊!为了国家,舍掉了亲骨肉,实在是了不起。 在刑场上,郑苹如大义凛然,神情平静,显示了一个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她对刽子手说出了最后一句话:帮帮忙,打得准一点,别把我弄得一塌糊涂。在女儿牺牲后,郑钺一病不起,于1941年年初抱恨而终。 郑钺死后三年,郑苹如的亲弟弟郑海澄在重庆保卫战中驾机与日寇搏击于长空,壮烈牺牲。 又过了半年,郑苹如的未婚夫、空军上校大队长王汉勋牺牲。 真是可歌可泣的满门忠烈!

抗战胜利后,丁默邨被国民政府逮捕,1947年被执行枪决。

这就是《色戒》中,人物原型的故事,令人慨叹,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