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小丑》给盼来了!
2019-11-13 18:50  浏览:777

长久以来,DC的小丑始终是来历不明的。

他的身份和过往模糊不清,实际姓名更是无从获知。

作为人气超级反派角色,缺少起源故事却恰恰也成就了谜一样的小丑,引人猜测也是他最大的魅力之一。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关于小丑嘴角的疤是怎么来的就有不只一种说法。

起初他讲了一个原生家庭的悲剧:酒鬼父亲家暴虐待母亲,还拿刀赐给自己这张“笑脸”。

挟持蝙蝠侠女友时,他又道出一个婚姻的悲剧:嗜赌的妻子欠债被划花了脸,他自残哄她开心却反遭嫌弃。

他疯话连篇,你不知道他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很多时候他的下一步行动难以揣摩,所以没有任何超能力(且不提酒神因子)的他却能够成为蝙蝠侠的最大死敌。

连神奇女侠的真言套索都对小丑无效,因为胡话哪有真假可言。

小丑就如扑克里的鬼牌,他的行迹荒谬滑稽却在游戏中凌驾于四大帝拥有最高的等级。

如今,薛定谔的盒子被这部电影打破了。

《小丑》

丑爷的这部个人独立电影真的是让国内万千影迷望眼欲穿,十月初的时候还有不少朋友特地跑去港澳台和海外去看片。

影片刚出预告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期待到不行。

后来它一顿操作猛如虎,先是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接着一举捧回金狮奖,更是创下了超英片的历史。

和《蝙蝠侠大战超人》、《自杀小队》以及《正义联盟》这些不同的是,《小丑》是在DC扩展宇宙之外的。

这部电影中的小丑是潦倒失意的单口喜剧演员亚瑟·弗莱克。

一些粉丝对此番的“去神化”设置有异议,认为提供太多去呈现小丑的形成过程就会神秘不再,沦为一个中年屌丝反社会的庸俗故事。

叔看完觉得影片拥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讽刺意味,对人性的展现和剖析也不限于皮毛。

也许没有吹得那么神,但它毋庸置疑是一部佳作。

1981年,哥谭市垃圾堆积如山,就业形势不乐观。

街区飘着恶臭,弥漫着伤寒和鼠患的威胁,抢劫暴力等肮脏祸乱随处上演,整个城市冰冷黑暗,一派亟待拯救的状态。

亚瑟有着一份扮演小丑的工作,梦想站到大的舞台表演喜剧。

他听信着母亲的话,觉得自己生来就要给他人带来欢笑。

而快乐离他是那么的遥远。

小青年们故意捉弄他把引到小巷拳打脚踢,同事假惺惺送了他一把枪防身却陷害他丢了工作,与他谈话的社工也并不上心。

更惨的是,他本身就饱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可作为边缘群体一员的亚瑟几乎不被任何人善待。

出于大脑或神经损伤等某种原因,他时常会控制不住的放声大笑。

笑是他的应激反应,是试图合群的掩饰,是大悲大喜的共同表达。

这种笑在影帝华金·菲尼克斯精湛演技下,往往显得比痛哭还要苦涩辛酸。

他在阴沟里挣扎求生,生活却一次次地跟他开着残酷的玩笑。

刚被老板炒了鱿鱼的亚瑟在地铁上碰到3个喝醉的韦恩企业商人找上茬来,遭他们肆意的戏耍殴打。

情急之下,他掏出手枪一口气打死了其中的两人。

如果说一开始亚瑟还是正当防卫,追杀第3个人的时候就是存心要他死。

亚瑟在犯下命案的惊慌之后,意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沉着与平静。

有什么东西,正在他的体内悄悄觉醒。

这场地铁枪击案经过舆论发酵,被上流人士视作仇富行为,被底层人民看作是翻身反抗的信号。

在巨大的贫富差距之下,阶级矛盾由此被激化,冲突一触即发。

穷人纷纷戴上小丑面具走上街头捍卫自身权益进行抗议游行,富人则把躲在面具之后的懦夫称为不思进取的跳梁小丑。

一直受人无视欺辱的亚瑟看到那些扮成小丑的人,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和自身对外界的影响。

无意中读到母亲的信,亚瑟得知自己是亿万富翁市长候选人托马斯·韦恩(即漫画中蝙蝠侠布鲁斯·韦恩的父亲)的私生子。

亚瑟误以为自己终于有爸爸了,但这一切只是母亲单方面的妄想。

其实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遗孤,小时候被所谓母亲的女人收养,之后被这个养母的男友虐待折磨。

亚瑟在身心上都留下了巨大创伤,养母也进过著名的阿卡姆疯人院。

再一次觉得自己被狠狠抛弃了的亚瑟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于是绝望而无所畏惧地展开了复仇。

电影《小丑》极大程度上致敬了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和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印证着伟大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

它们皆从小人物出发,探讨着阶级的难以逾越,贫富的差距悬殊,现实与美好愿望的鲜明反差。

《摩登时代》展现了大萧条时期工人阶级在现代工业化世界中倍受压榨,男主查理从监狱进进出出,奋力挣扎却屡战屡败不断退回到原点。

好在他仍没有丧失希望,携手与女主迈向了未知的明天。

《喜剧之王》的男主一心渴望成名,对脱口秀明星死缠烂打死皮赖脸,实在没办法不惜绑架对方换来几分钟时间的登台,把自己坎坷的人生当作包袱和段子一一抖出。

他说:“宁做一夜之王,毋做一世闷蛋。”

男主坐牢出狱后,凭借非凡的喜剧才能和精彩曲折的经历,成为了新的喜剧之王。

就像海报那样,这张小丑牌,赢过了之前的那张老K。

两部经典电影中的主角都在一边艰难求生,一边对人生抱着幻想。

《小丑》中的亚瑟也是一样。

他幻想自己得到关注与赞赏,获得爱情与陪伴。

但被他视作偶像和父亲的脱口秀主持人拿他寻开心,与他“热恋”的女邻居仅仅是和他打过照面。

穿上红色西装把头发染绿,画上小丑妆容的他宛若新生。

亚瑟·弗莱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尽了世间丑恶的小丑。

以往拖着沉重脚步攀爬的阶梯也成为了他疯癫舞蹈的秀场。

找到了自己的他不必再小心翼翼模仿着别人的样子胆怯谨慎过活,像是刚被救上岸的溺水者贪婪畅快地呼吸着空气。

在影片开头还要用手指强行咧开嘴角的亚瑟,到了结尾用自己的鲜血装点了一个他生平灿烂的笑容。

已成为领袖的他张开双臂,欣然接受着追随者的喝彩与拥戴,就像《蝙蝠侠大战超人》中人民对待超人那样。

这种精神符号如同《V字仇杀队》中盖伊·福克斯的脸,每张面具之下都是我们自己。

被押进警车的小丑和《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达到了一种相同的乐在其中之感。

整座城市因他而火光冲天的燃烧,所有的失序与混乱好比一场暗黑的狂欢,一场病态的奇观。

“这难道不美吗?”小丑这样感慨道。

他的这句话一下子把叔拉入到了《美国丽人》所诉说的意境:

“有时候这个世界拥有太多的美,我好像没法承受。我的心差一点就要崩溃。”

在小丑的眼中,无数个体挣脱束缚追寻极致的自由,构成了末日般毁灭而壮丽的风景。

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着些许小丑情结,那代表的是历经苦难后对涅槃的向往,是人类想要推翻体制的死亡本能。

但是请务必记得,小丑终究不是英雄,他是从暗面为世人敲响的一记警钟。

因为担心2012年奥罗拉市电影院枪击事件重演,《小丑》在美国公映前,美军向现役军人大规模发布备忘,警告或将有暴力袭击发生。

不少人也自然因此联想到了香港的局势。

华纳曾声明《小丑》这部电影不是对现实任何形势的暴力的认可。

香港大专学界国际事务代表团发言人在采访中说着和平解决。

当德国主持人详细地列举出种种暴行的,她又改口称这不是理想的方式。

“你甚至不能看着我,谴责这种非人道行为?”德国主持人如是说道。

连变得麻木扭曲的小丑都会为侏儒开门,而废青们一言不合就对持不同意见的人施暴,老幼都不放过……

真正的自由从来都不是排除异己,那只是另一种独裁罢了。

叔对李诞谈不上喜欢,但他近期在奇葩说里的一段辩论着实言之有理。

正是为了一些远大目标去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的人,频频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