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把先进的西方文明拒之门外,乾隆不是蠢,而是坏
2019-11-13 14:01  浏览:292

1、

关于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故事,在许多的影视作品、文学创作中,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在我们的印象中,因为马戛尔尼这帮人不肯向他双膝下跪,行叩拜大礼,乾隆皇帝因此不悦,将马戛尔尼提出的所有要求全部拒绝,这些要求有一些事过分的请求,比如给英国人一个租界,但也有一些是正常的,比如两国互惠的贸易。

当乾隆皇帝在赏赐给马戛尔尼一大笔礼物之后,说“我天朝无所不有”,然后命令这些英国人限时离开中国,并不许再来。

很多人认为,这是乾隆皇帝对世界的无知所导致的,英国人带来的各种“稀奇玩意”并没有打开他的视野,他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无上权力的君主宝座之上,做着万邦来朝的美梦。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管是从乾隆皇帝的见识,还是当时中国对西方文明的接受程度来说,他绝对不会因为礼节上的一点小事,而做出驱赶英国人的举动。

如果乾隆皇帝的胸襟真的如此狭窄,那他也不可能在皇帝宝座上稳稳坐了60年,还开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最为繁荣的乾隆盛世。后来荷兰人吸取了英国人的教训,一切礼仪都按照清朝的规矩,对乾隆实行了叩拜大礼,但一样没有被允许通商。

乾隆皇帝之所以要赶走英国人,不是因为他蠢,而是因为他坏。

2、

乾隆皇帝不是不知道西方文明已经领先于中国,至少在造船、武器、工业等等方面,乾隆都是有所了解的。

在乾隆朝修建的《四库全书》中,收录了多种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都是关于科技和社会学方面的。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讲述世界地理的《职方外纪》,里面介绍了世界五大洲的详细地理、介绍现代水利工程的《泰西水法》……

更为重要的是,在《四库全书》里,也承认了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事实。比如在谈到西方的机械制造技术,有这样的评价:“其制器之巧,实甲于古今。”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下旨要编纂的大工程,他不可能不知道收录了这么多西方书籍,就算他没有看过这些书籍,可是从康熙皇帝开始,皇宫之内就有外国传教士,他们负责给皇帝和皇子们介绍西方的数学、天文、物理等知识。康熙皇帝前后就有过十一位外国教师,作为康熙皇帝最为器重疼爱的孙子,乾隆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老师的存在,对于西方的了解,可能比当时中国任何一个人还要精通。

如果说这些都只是推测的话,那么,大量西方制品出现在皇宫里,就是直接的证据了。

根据史料记载,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刚来到北京时,想要用带来的各种精密仪器让乾隆皇帝和清朝的大臣们开开眼界,结果他发现,皇宫里竟然拜访着许多不亚于他带来的精密仪器,全部都来自西方,这一下让他索然无味。而清朝的大臣们告诉他,在圆明园里,有比皇宫更先进,也更多的西方物件。

乾隆皇帝将英国人赶走之后,还将原来可以和外国人自由通商的广州洋行关闭,彻底关上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大门,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

我们现在都知道,正是这种“闭关锁国”,让中国与当时先进的西方文明隔绝,错过了文明升级的工业革命。此后一百多年被西方列强的欺辱,都因为与世界的脱节。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在明明知道西方文明已经比自己先进了,还要将他们拒之门外呢?

那是因为,乾隆皇帝在权衡利弊,作为汉人的皇帝,满族的首领,蒙古的大汗,西藏的文殊大皇帝,乾隆皇帝的身份是多重的,他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都是在权衡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赶走英国人,将西方文明彻底挡在国门之外,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3、

首先,乾隆皇帝担心英国人心怀不轨,以贸易之名来探中国虚实。

这在他将英国人赶走之后,立即要求各大港口加强海防可以看得出。还有,在他听到英国人的商船上装备了火炮的时候,他很紧张的讯问官员,为什么英国人来朝见自己还要带武器?官员们回答,这也是没有办法,英国人从海上万里而来,常有海盗。

其次,乾隆皇帝担心与英国人的贸易一旦展开,稳定的小农经济的社会将会遭到冲击。发达的商业必将产生一大批富裕的商人和中产阶层,这些人有经济实力,思想又复杂多元,将难以管理。

就在马戛尔尼来到中国的前四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国王和王后都被推上了断头台,这件事就算当时的乾隆还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深谙统治之道的统治者,他不可能不明白社会太过活跃的后果。

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乾隆最担心的一点,是英国人不止带来了货物和银子,还会夹带着他们的宗教和思想。

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为严重的乾隆朝,乾隆皇帝绝对不允许有异端思想在社会上蔓延,这将危及他的统治。作为异族入主中原,乾隆皇帝深知另一个“异族”,英国人的威胁,他们有着更为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他们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所以,为了将这些蛮夷挡在门外,失掉一些赚钱的机会又有什么关系,将整个中国封闭起来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他爱新觉罗家的江山能够万年永固,乾隆皇帝愿意赌上中国社会落后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