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受益人」为什么没能成为下一个爆款?
2019-11-13 10:06  浏览:800

今年,《铤而走险》之后,大鹏(董成鹏)在《受益人》中,又一次急切地表明自己转型的决心。

如果说在前者中,大鹏仍有操作不慎、用力过度之嫌,到了后者,相较之下显然克制许多。

这次由宁浩的坏猴子保驾护航的《受益人》,作为电影学院毕业的青年导演申奥的长片处女作,保持了较高的完成度与可看性。

电影整体荒诞幽默,黑色潮湿,火锅混着香烟味儿,在山城重庆耸立的建筑森林一隅,讲述了一个关于犯罪与爱情的故事。

西南独有的潮湿与阴郁所形成的地缘特征,以及独具特色、个性十足的方言,让人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上映的《无名之辈》。

憨贼在老旧的居民楼间穿梭奔命,与偶然闯入其生命的瘫痪泼妇在舌战中碰撞出了微妙的情感。

紧凑的故事在一天之内将人物的情绪充分调动出来,求死与求生的张力,在边缘人物的挣扎之下,将戏剧效果拉满。

电影最终以豆瓣8.1的评分与近8亿的票房完美收官。

而《受益人》开局6.7,票房平平,波澜不惊,眼看就要淹没在不断上新的院线之中。

论潜质,《受益人》不比《无名之辈》差,两者气质相近,类型相似。

明着说犯罪,讲敛财,展现小人物的挣扎,其实是在探讨一种情感上的可能。

一切戏剧上的偶然与巧合,最终指向边缘人物惺惺相惜的相互救赎。

只是两者扮相不同,《无名之辈》是特殊情况下的意外收获,《受益人》是全盘计划下的逐步瓦解。

前者(《无名之辈》)叙事紧凑,多线并行又不显枝蔓,始于一场犯罪,终于一场闹剧,结尾虽显混乱,但主线人物情绪饱满,乖僻之后涌回一丝苦涩;

后者(《受益人》)则试图放线全局、步步为营,让人物在困境中铤而走险,又在对立中产生情感。

可惜的是,高完成度的《受益人》四处散落的闪光点,被摇摇欲坠的剧情消磨了其该有的价值,只剩下零零星星的闪烁,忽明忽暗,注定要遗憾退场。

也就是说,《受益人》的局部成功,掩盖不住其整体情节设定的疏忽,与主要人物形象造成的不适感。

“瑜不掩瑕”,难成爆款。

电影确实也提供了一种可能,在基于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将底层人物日常的窘迫与困境中的“丑陋”撕开来看。

大鹏饰演网管兼代驾吴海,贡献了一次诚意十足的表演:

低头颔首,眼神低放,身子轻轻摇晃,微微蜷缩,不安与卑微,原形毕露;

在泥地里打滚,在泔水里捞药,偷摸时的警惕,眨眼时的倦怠,生存需求将尊严榨得干净,光是应付生活就已经精疲力尽。

但人物始终被牵着鼻子走,有失主体性,从小偷小摸变成杀人骗保的工具。

为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的行为动机,在他者一手策划的骗局下逐渐失焦。

投入的巨大风险成本与一眼望不到头的回报所形成的反差,消解了动机的单纯性,人物行动的深层信念变成无知与无能的人物性格。

张子贤饰演的高级白领钟振江则陷得更深。

一是由于钟镇江的困境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困境,每一步行动都危及自身。

前有自杀的领导,后有补不上的公款缺口,日渐逼近的法律制裁让人物失去理智。

从碰瓷骗财,开口动辄几十万,到计划骗婚骗保,以他人性命作为洗刷罪责的筹码,钟振江跨过法律的边界,越走越远,越洗越脏。

二是由于角色的身份地位对底层人物的藐视与不屑,使其肆意尝试使用损害他人生命的方法获取金钱利益。

而作为被利用方的吴海,在与钟振江的交往中从未占得一点好处的情况下,依然对其感恩戴德、唯命是从。

这不仅有损人物的主观能动性,将叙事的推动力建立在人物的迟钝与轻信上,弱化叙事动力;

还有悖于人物爱占小便宜的细节刻画,让影片的一处亮点脱节于主体叙事,无处发力。

尽管吴海受人设计,意识到改变生存环境的紧迫性。

但直接跳过片头人物购买空气净化器,以获得当下实时改善的急切愿望,而着眼于虚妄的未来,过于理想化,难逃概念叙事的空乏。

电影也从此时进入主要戏剧行动,并朝着错误的方向逐渐崩坏。

吴海在钟振江的指使下,骗取柳岩饰演的拜金网红岳淼淼的好感,并计划在两人结婚之后制造一场意外淹死岳淼淼,以骗取高额的保险赔偿。

剧情乍看之下有比利·怀尔德的《双重赔偿》(1944年)的黑色味道,却经不起仔细推敲。

其主要问题在于,在电影荒诞幽默的基调之下,把行动做得太实,并过早地暴露一切,沿着这条线索一路走到黑。

人为的事故看似精心设计,并有影像作辅,先入为主地制造可见的假象,强调了计划理想中的可行性,与虚假的必然发生。

计划的成功需要确保以下几点:

一,岳淼淼成功上钩,并没有识破吴海的真实处境,心甘情愿地嫁给吴海;

二,岳淼淼本人认同受益人为吴海的保险单的合法性;

三,岳淼淼要与钟振江产生可以自愿单独与其相处的关系,并坐上他的小摩托;

四,事故计划发生地点的石桥护栏会在必要的时候损毁,以完成落水;

五,岳淼淼不会游泳,并且不具备因求生本能而爆发的挣扎脱险的潜能;

六,人死之后,无人识破其中的人为操作,警方仅表同情,保险公司无奈赔偿。

以上因素可视情况作出相应替换,但效果不可折扣,并缺一不可。

其风险之大,操作难度之高,容错率之低,后果之严重,一目了然。

但做人要有梦想,尤其是困境中人,要绝地反击,要孤注一掷,这无可厚非。

而且,人物飘忽的信念感与脑洞大开的行为决策,反而契合电影整体的幽默与荒诞。

若是在虚构情节的逻辑上加以推敲,细节上再加以雕琢,并转换创作角度,以喜剧的目光俯视电影中这群人物的荒诞行为,又尝试将喜剧形式背后的悲剧内核落到实处,想必是一出好戏。

或者顺水推舟,用已然发生代替主体叙事的偶然发生,叙事源头最后再做揭示,提升剧情的悬疑感,又增加说服力,毕竟“已经发生的事情”比“想要发生于是就发生了的事情”更为可信。

可惜的是,导演选择认同人物的空洞信念,让荒诞理想照进电影现实。

幻想与真实在不痛不痒的波折之后顺利衔接,高度重合,完全不见其拉开距离远观荒诞的姿态,而是在搞笑之后,试图直接完成共情。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在人物大胆离奇的想法与行为中,去窥探喜剧的核心,只见一些浮于表面的细节。

叙事消解了人物行为的荒诞性,电影不再因人物信念坚定、全力以赴地追逐无结果、无意义的目标而产生喜剧效果。

而喜剧背后那丝荒诞的苦涩,更是遥不可及。

钟振江与吴海的计划最终像理想中的那样发生,导演告诉我们,人物追逐的是实实在在可行的事情,其间虽有挫折,但时间到了,也就发生了。

发生之后,再用最后一分钟营救完成人物弧光的建构,闹剧即高潮,让人物在充满张力的喜剧动作场面中完成自我救赎。

相较之下,《无名之辈》的处理则显得更接近喜剧一些。

后者在叙事的推进中逐渐揭开人物行为的荒诞,憨贼选择非法抢劫不仅为了生存需求,还关乎个体尊严。

当这种尊严被荒诞现实所割裂,露出其自我想象性的本质,人物从躁动不安变得沉默不语,既可笑又可怜。

而《受益人》想当然地将理想拉进现实,让人物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的荒谬,直至完成一厢情愿的自我救赎。

但是,尽管整体叙事有所遗憾,岳淼淼这个人物依然非常值得关注,也是电影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

首先,柳岩的表演,相较其之前作品,可圈可点。

尤其是最后一次直播的那场戏,岳淼淼对着镜头一边卸妆一边自述,已经打破了电影的维度,完成了一场自白式的真实表演。

无论电影内外,其诚恳的姿态,就足以令观众动容。

而人物备受争议的一点在于,当岳淼淼发现一层又一层的真相,面对一次又一次性质愈加恶劣的欺骗时,她选择了原谅。

观众显然对这种过于“白莲花”、“圣母”的女性形象塑造感到不满。

但是,如前所述,电影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基于现实的人物可能。

相较于片中其他两个男性角色,岳淼淼的形象是最为立体饱满的,电影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形成的条件。

作为一个网红直播,岳淼淼依靠出卖虚拟的声色表演获取打赏,并保持着较高的收入。

但其背后农村家中瘫痪的父亲与待业的弟弟所形成的经济缺口,吸走了她大部分的收入。

再加上其自身对物质消费的狂热,高收入同时的高支出,仍然使岳淼淼生活拮据,只能租住在租金低廉的违建房中。

受教育程度不高,无知,单纯,热情,拜物,一边幻想一边向生活妥协,岳淼淼是活在当下的人。

当吴海在钟振江的操控下,有意地闯进她的生活,接受她的一切时,岳淼淼也回报以自己的全部。

电影不吝笔墨地展现人物的背景现状,其实为其后来人物的妥协提供了解释的可能。

岳淼淼是无条件地相信爱情的。

其孤独终老的自我暗示,被吴海的“行动”一次次化解后,她无处安放的情感终于找到可以依托的地方。

岳淼淼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委曲求全。

人物原本内心的孤独,是其赚钱养家的独立生活的强大后盾与坚硬外壳。

但当这种孤独被他者融化,情感的缺口一旦被打开,再很难再合上了。

电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由于对原生家庭缺乏依赖性,便很容易对新的情感关系产生认同感。

所以岳淼淼很珍惜这段感情,并一再妥协,而对吴海的依赖,是其表达认同感和信任感的方式。

并且,唐悠表面上弥补了岳淼淼无法生育的遗憾,是其口中理想的家庭构成部分,实际上也是她选择原谅吴海的自我暗示。

当真相大白之后,导演并没有安排一个明确的大团圆结局,模糊了岳淼淼的最终选择。

尽管有明显偏向,或许代表导演立场,但领养了唐悠的岳淼淼仍然并不一定会选择原谅吴海。

所以我们只能说,电影结尾可能处理得不够暧昧,而不能说人物的“圣母”光环再次降临,并到达巅峰。

真相在于观众的个体理解。

她不像《无名之辈》中任素汐饰演的马嘉旗那样,性格火爆,嘴硬心软,甚至把求死的心态表现成积极争取,把瘫痪的身体里饱满的个体性释放出来。

所以,当马嘉旗最后面对摧毁自己人生的哥哥,选择原谅时,观众为她的宽容和难舍的亲情而感动。

这是由于对人物形象的认同而产生的共情,当然也归功于任素汐出色的表演。

而不够“独立”、容易妥协的岳淼淼难以获得大部分观众的认同。

加上柳岩的自白式演出,让大家更多看到的是角色背后的演员,而非角色本身。

但电影的确为人物提供了基于当下网络平台现实的足够的行为依据,而非导演的刻意安排的“救风尘”式的男性幻想。

因此,由于岳淼淼过于“白莲花”、“圣母”而产生不适,是观众的遗憾,而非电影的遗憾。

总的来说,《受益人》作为一部青年导演的处女作是及格的,无论是大鹏、柳岩还是导演申奥,我们都能看到足够的诚意。

其叙事结构上疏漏所导致的电影文本情感内核的分裂,是其难成爆款的主要原因。

而《无名之辈》集中紧凑的戏剧张力与情感表达提供了一种思路,它的成功值得借鉴。

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可能,开拓更多的表现方式,观众也不希望国产黑色喜剧只能看到一个宁浩和他的模仿者。

最后还想说几句题外话。

任何学科专业,批评和创作都是两种维度。

创作是船,理论是水,要走多远不仅要看船有多坚固,更要看水的深浅。

而批评的维度要更广阔、更自由一些,并且本身接受再批评,但仅限于领域内的讨论或话题的延伸。

至于“你行你上,强行抬杠”,“没让你编,心存怨念”的声音,大可直接忽略。

大鹏+柳岩这个组合这次有带给你惊喜吗?

wangxiaowo929@163

绿巨人浩克 丨攀登者

为国产喜剧加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