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归来不缺争议,但是李诞赚到了。说惯了脱口秀的他展示了辩论能力。
面对“奇葩星球美术馆着火了,你救画还是救猫”的奇葩辩题,以及对方辩手和己方队友来回掰扯的“艺术价值与生命价值孰轻孰重”的争论焦点,李诞用他一贯接地气的方式轻松化解,并赋予深层哲理。
如果说李诞的才华对阵黄执中让人叫好,节目的飞行嘉宾杨超越是持续在戏外的。
这档节目,飞行嘉宾应该是于正、郭敬明这样的咖位掰头,现场说出一本小说的才能叫精彩吧。
为什么说到郭敬明和于正该去上《奇葩说》,很多人都懂了吧?他们把表演类节目生生玩成了辩论类大秀,两位大约都是去《奇葩说》的路上,不小心被司机绕路跑错了场。
郭敬明的辩论:偷换概念+旁征博引+以情动人展功力
演员们的演技成为大家时下热议的焦点,许多演技竞演类综艺也应运而生。有趣的是,目前话题度最高的两位导师都并非表演相关专业出身,一个是郭敬明,一个就是于正。
在《演员请就位》里就位的四位导师中,陈凯歌李少红是有着《霸王别姬》、《大明宫词》等作品证明实力的前辈。
赵薇无论是作为演员塑造的小燕子、姚木兰、李红琴等角色,还是执导的《致青春》,都深受喜爱人气爆棚。
而郭敬明作为导演执导的《小时代》四部曲和《爵迹》都争议颇多。
然而,即使导演功力存疑,在节目中,郭敬明却靠滔滔不绝的辩才刷足了存在感。
尽管有时他的观点似是而非,也能丢出连串专业术语唬住我们这些吃瓜看热闹的门外汉。
却赢来李少红赵薇耐人寻味的现场反应。
甚至让赵薇在忍俊不禁之后直言反驳。
不过确实可以看得出,小四为了这次亮相,还是做足了功课,一些影视表演理论也是背得滚瓜烂熟。
更加精彩的是,在这样一个探讨演技标准的舞台上,郭敬明面对李诚儒对自己带领的几个年轻演员台词功力不过关的尖锐质疑。
小四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对方临场表达中的不够周全的地方。
运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辩论技巧,把一场关于演技的探讨偷换成关于是否能够尊重年轻人抉择的争论。
顺手还营销了一把自己著作的“校园霸凌”题材作品。
郭敬明真的非常善于现场的互动,非常善于拉近和他人的心理距离,去找到别人和自己相似、共鸣的那一个点。
例如他在从赵薇队伍里争夺鄂靖雯时,他把握住对方是一个形象不占优、资源不多、名气不大的演员的心理,用一句“我们都在等待机会”成功抢人。
他带领金靖、李滨翻拍的赵薇代表作《亲爱的》受到赵薇李少红质疑,却意外赢得陈凯歌肯定。
小四的现场飙泪和一句“我很少受到表扬”,既表达了他长期饱受争议甚至非议的辛酸,也赢得了许多人深藏于心的怀才不遇的共鸣。
虽然时不时和赵薇李少红在点评中有些观点碰撞,但是面对赵薇自己导演的改编自《还珠格格》的片段时,郭敬明深知这个作品唤醒的是观众心中爱得无法替代的一段回忆,他又能够用自己的口才分析演员表演的“戏中戏中戏”再到真实四层次,硬生生在满堂彩里又夸出一朵花来。
这样圆融周到又有技术含量的夸人方式,不仅博得观众的好感,也让陈凯歌李少红都忍不住连连点头称是,更让赵薇感觉十分受用。
既能旁征博引打理论牌,又能偷换概念打技巧牌,还不惜示弱打感情牌,更善于把握现场气氛共情,小四把这档演技竞演节目成功变成了自己的辩论秀场,这波操作简直了。
于正随手贴标签轻松炒高关注度
刚刚播出第一期的另一档节目《演技派》乍一看上去,定位有点怪怪的。
但是只要有于正在,基本上不用担心话题度,反正他让一旁的张静初、吴镇宇等把表演主场都交了出来。
例如这位签入徐静蕾公司的小哥哥朱致灵,虽然长得帅,可是在帅哥满地走的影视圈,也并不显得特别出挑。
到了于正这里,轻松一个“正小生”的标签贴过去,瞬间就可以比肩朱一龙和肖战这些头部流量了。
至于肖战和朱一龙的粉丝同意吗?没关系,于正什么时候怕过争议和质疑呢?
而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扮演憋屈太子李玙的周陆啦,
也瞬间被于正发了一张“刚毅派”的标签,和黄景瑜、秦昊一样被归类为张丰毅的接班人,还给他找了一类“适宜题材”。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来自于正对辣目洋子爆发的一串彩虹屁,说她既像邓丽君又像杨千嬅还像沈殿霞,“太漂亮了”、“倾国倾城”、“颠倒众生”这些词随口批发,让人既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实话实说,邓丽君、杨千嬅和沈殿霞有什么关系?
不过,抛开这些随手贴标签的玩法,于正也不是没有正经谈演技的时候。例如耍帅成为习惯的谢彬彬,就被于正吐槽“演技油腻”。
来感受一下谢彬彬的表现,你会发现,于正说得有道理耶。
而另一方面,于正也是一个随手可以打自己脸的人。节目开始,别的导师都在强调素养、真诚等演员的特质,他却张口就是“看脸”。
却在一些恃帅行凶的新人暴露出生活经验不足、不注意观察、强行尬情绪等演技上的短板时,他又反手一枪,称只看脸看人气会毁掉演员。
说到这里就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自称“没看走眼过”的于正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底气十足。
如今忙着给新人贴上和朱一龙一队的标签,当年的朱一龙曾经试戏于正的《凤囚凰》,俊秀儒雅的他被认为颇适合“一见误终身”的容止这个角色,可惜,最后却被于正换下。
结果误打误撞让档期空出来的朱一龙接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网剧《镇魂》,最后成就了朱一龙和白宇这对CP。
所以现在于正虽然经常抛出橄榄枝想和朱一龙合作,还连环称对方是不可多得的正小生,这些语意当中是不是多了几分审时度势的味道?
于正爱贴标签、爱炒作,旗下艺人素来和大明星们对标,这个都已经固定操作手法。不可否认的是,看似怼天怼地的于正确实用这些路数让艺人们都有了话题,他的作品不管美誉度如何,关注度一直很高。
这里面有他浸淫编剧行业十几二十年的功力在,也有他善于抓住热点事件热点人物不惧争议的炒作手法的因素在。
就好比他接受姜思达的访问,明知道姜思达一直对自己的颜值十分在意且比较自信,却总是在半开玩笑半当真地怼对方。
一度让从《奇葩说》优秀辩手(最好成绩是年度亚军)出道的姜思达都无言以对十分郁闷。
但姜思达也不得不承认“于正有于正的妙”,因为他看似冲动任性地四处怼人,实际上是把情绪当成了一种工具。
ENDING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于正和郭敬明可以算是同类,他们都从一无所有靠着才华和韧劲起家。
而在他们上位的过程中,伴随着诸多的争议,也都不属于那种典型的讨人喜欢的成功者。
而在围绕他们的一波波争议中,无论他们表现得强势还是脆弱、冲动,其实背后隐藏的都是经过精密算计的炒作手法,追求的都是商业价值。
并且郭敬明和于正都是那种极度自我,完全不介意你喜欢不喜欢我,我就是要分享我的观点给你的人,哪管你们争议滔天,我还是坚持做我自己、绝不低头。
这种分享许多时候是一种强势的主导,在作品中他们力求掌控全剧,在生活里也自然带入。如果换到奇葩说来说,他们就是强势雄辩,无论任何论题都能有郭敬明思维和于正思维,不论在行或者不在行。
只不过在他们的相同之外也有诸多差异,于正相对来说显得更加强势一些,就像姜思达吐槽的,他总在不断输出自己的观点。
而郭敬明则在掰头全场的同时,还会照顾到现场的气氛和辩友情绪,只要对方没有彻底激惹到他,他是可以既阐明自己观点又调度好氛围的选手。
如果真让郭敬明和于正凑到一起开档节目,估计于正可以单向输出四十万字出一本宫斗剧本,而郭敬明可以通过掰头全场的戏剧冲突来写本40万字的小说吧?瞬间,80万字的巨作诞生啦!
只不过,如果像现在这样,他们都是作为演技类节目的导师,我还是更希望看到谁演得不错,谁演得不行,我要看的是演技。
真要看辩论,我为什么不安安静静的围观奇葩说呢?